曹植露出一个笑容,他也不算一事无成了。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李一笑道“虽然现在大家都说李白杜甫苏轼等大佬,但是在古代,曹植还是很受推崇的,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甚至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王士祯抚须点头,觉得自己评的很公正。
“尽管我心里,李白是yyds,杜甫大大超级牛逼,苏轼特别棒棒哒,而曹植也还不错。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嘛。”
言下之意就是不赞同并列了。王士祯眉头一头,忍住和天幕说道说道的念头。
“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李一继续愉快道“虽然但是,曹植的文章诗赋确实很华丽,因为出色的文采而被曹操喜爱,显然,比起二儿子的怨妇诗,曹操更喜欢曹植的风格。”
怨,怨妇诗。曹丕垂头丧气。
曹操:确实不是很欣赏子桓的文风。
“既然喜爱他的文采,继而更关注这个儿子,然后心里就开始有点想法,曹魏阵营的继承人之争也主要在曹丕曹植这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之间。
曹操几次选择继承人犹豫不定就是因为喜爱这个儿子的才华,毕竟曹老板自己就是文采出众,拥有文人感性的一面。
但是众所周知,诗人都比较随心所欲,好美酒,行事随意,所以曹植几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最后曹操才下定决心立曹丕。
曹丕当皇帝之后,曹植的处境是不太好,主要是政治抱负不得施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诗人其实是拿写诗当兴趣爱好,本心是有理想有抱负想当大官的,曹植自然也是政治第一,诗赋第二。
可惜,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曹丕防备他,只肯给这个弟弟优厚的待遇,但对任用他没什么兴趣,但也没虐待他,先封侯邑八百户,隔年封王邑二千五百户。
没几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又增其户五百。
想想别人兄弟争皇位,那是打生打死,赢了的人都是要赶尽杀绝的,由此可以看出曹丕对这个弟弟已经很不错了,结果他还是郁郁寡欢。”李一不开心道“我还想做个富贵闲人,多好啊,可惜没有。人与人之间果然没办法感同身受。”
曹植脸鼓了鼓气,委屈的看着哥哥。
曹丕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又没有欺负你。”
曹操暗暗点头,子桓做得很到位了,倒是子建这孩子,还是得磨练磨练,什么郁郁寡欢,说不定才活四十一岁就是因为这个。
没事去游山玩水为文学做贡献不行吗这孩子就是喜欢想多。
“曹植的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自然是他哥上位,他怀才不遇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
经历了磨难的曹植和所有诗人一样,诗赋有了进一步的变化。
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要知道在此之前文坛都是十分盛行乐府诗的,可是这之后就开始发生了转变。”
唐宋的文人都点头,推崇曹植自然有其特别之处。
“总之,三曹的文章诗赋都是很厉害的,成为建安文学的主流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权势。
说起来,他们的文学创作作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隐约指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隐士成风,很多人才不为朝廷所用。
四百载汉家天下留下的痕迹终究太深,短时间内很难拨出,这时候的曹魏面临和大秦相似的问题,那就是有才之士多隐匿民间不为朝廷所用。
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靠时间去磨去痕迹,另一方面就是要统治者好好治理天下,总要让人家看见你们的能力,成效和诚意吧。”
秦始皇终于给了天幕一个眼神,六国的顽固分子确实很多,也不时给朝廷增加烦恼,问题比这魏国严重多了。
不过天幕出现情况倒是好了一些,毕竟天幕对大秦的喜爱是可以看见的。
有时候,神明的力量确实很有用,尤其是这个神明还不会对你指手画脚,可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