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还有更让人生气的,第三次北伐丞相又占领了两个郡,在安抚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才率军回汉中嘛,这一次规模不算大。”
“然后曹魏就想着,老是被动挨打这样不行啊,于是就开始主动进攻伐蜀。
丞相知道后为了加强汉中防务,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
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私下传言说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知其意,于是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
这是多担心自己的老巢被抢了啊,不是,江州你家的啊可能他觉得是他家的吧呵呵。”
李严瘫坐在椅子,他知道自己完了。
赵云微微一叹,“人心难测啊。”以前共事时,李正方还没有如此。
其他人纷纷摇头。
“最后曹魏因为天时地利都莫得的原因,被迫撤军,同年丞相就打回去了。”
“这次还是小事,这李严厉害的还在后头呢。”
刘备突然用力捶墙,混账东西
“主公。”众人微惊,连忙劝阻,生气也别伤了自己的身体啊。
“第四次北伐来了,当时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丞相知道这是个好机会,当机立断再次北伐,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汉军。
这一次更是压着曹魏打。
当时曹魏因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
司马懿深知汉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兼之魏军经过通宵达旦的行军已为疲惫之师,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于是丞相率主力北上上邽,到达上邽附近麦田后,没有等待收割一个月就成熟的麦粮,只对麦田进行了芟除破坏。
这一战略动作迫使魏军进入极度缺粮状态,导致司马懿、郭淮等不得不从关中运粮,甚至征取羌胡的粮谷。
从一开始司马懿对这一战就是采取防御,当时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还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要知道司马懿本人以用兵“侵掠如火”、“兵贵神速”著称,若是真的有较大把握能在野战中击败蜀军,以司马懿的军事指挥风格,是不会采用坚守策略的。
事实上,最开始司马懿的确进攻过奈何战果不佳,被丞相压着打。
因此,司马懿其后采取防御态势,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本次北伐作战中,蜀汉军队一直处于有利地位,而本场作战的魏军却居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好。”刘备喝彩,“这次机会很大啊。”
诸葛亮却笑不出来,因为天幕清楚明白的说过,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在战争有利的时候还失败,不是前线问题就是后方出事。
看来内部还是要清理一下啊。
“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则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由案中道进逼汉军。
他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最后,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
是的,丞相又一次大败了魏军。
事实上五次北伐战争中,丞相都一直是占据优势,可以说是经常压着魏军打。
再想想丞相只有一洲的经济人口,却压制整个北方,是不是就觉得丞相牛逼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