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不是赵迁。思及赵迁,他倒是想起前几日听说他修长城修的痛不欲生。
尚谨摇摇头“李信可用,却将有危机。”
尚谨此行,为的又不是把李信给坑下来,李信会惨败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昌平君,他不希望看见一个年轻将领就此销声匿迹。
“危机在项燕你又要如何杀了项燕呢”
“项燕死是迟早的事,关键却在昌平君。”
尚谨此言一出,嬴政便猜到了“昌平君将反”
尚谨一愣,他意图有这么明显吗还是祖龙早有预见那为何没有防备呢
“昌平君本是当今楚王的兄弟。”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如今几任楚王都是他的兄弟。
“当初你劝我勿杀韩卿时,不是如此说的。”嬴政并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说他信任之人的坏话。
尚谨心中一跳,温和地反驳道“先生一直在咸阳,一心一意辅佐君上,他不可能反,也没那个势力反。可昌平君不同,郢陈可是楚国旧都。他本是相,如今却被贬斥,他的忠心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若是全然相信,又怎会轻易将他贬去郢陈除非是什么都是为了你好的戏码。
他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说的。
“我也知君上并非那种残杀功臣的君王,可万事不得不防。一旦昌平君反,君上也曾亲自率兵,换作是君上,郢陈反,而君上在攻楚,会如何抉择”
“我也知李信虽年轻,却是君上看好的将领,若是此一役他败了,在军中将失去威望,未来又如何领军呢”
历史上也是如此,李信战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领兵的记载了。
“好将领总是越多越好的,年轻将领总需要历练的,可历练的代价不该是全军覆没。李信说二十万拿下楚国,安知项燕没有二十万军队呢”
“我不敢说项燕和李牧将军一样能抵抗秦军多年,可他于楚国来说,一如当初的李牧于赵国。”
“可项燕与李牧不同,楚王对项燕好的很,项氏本就是受楚国分封的,世代为楚将。”
提起李牧,尚谨似是突然想起,李牧和李信还是亲戚,顺带在祖龙这里借着项燕刷一波祖龙对李牧的信任度。
“真要算起来,李牧还是李信的叔父呢。李昙此人,君上定是知道的,李家世代出将才,这也是我想帮李信的原因之一。”
李昙当年是秦国御史大夫,生有四子,长子的孙子就是李信,幼子的儿子是李牧。
“我若真是为了王翦将军,大可以不来的。等到李信兵败,君上自然会去找王翦将军的,再不济也是要找王贲将军的,这并不能对王家造成什么影响。”
他再次表明自己此次来可不是为了王翦。
“如今楚王熊悍已死,他的同母弟弟熊犹即位已有月余,熊犹与熊负刍势如水火。”
难为他了,从战国策到史记记的一清二楚。
这个熊犹登位两个月就被自己的弟弟弄下去了。
“现在楚国有流言甚嚣尘上,说熊犹同熊悍乃是春申君黄歇之子。此事恐怕是熊负刍做的,他要夺位。”
嬴政听到这里,双唇微抿,这样的流言他也曾经历过。
“无论最后谁输谁赢,皆是两败俱伤。而昌平君却不同,他的血统无可置疑,他本是秦相,与项氏关系不错,如今又去了郢陈,乃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旦他反,与楚军暗中联络,前有项燕率领的楚军,后有昌平君率领的反军,军中又可能有奸细,李信将军更擅攻,所用兵法也更为激进,恐怕难以招架。”
要知道后来项燕追了李信天夜,杀了秦国七名都尉,夺取秦国两个营地,李信大败逃回秦国,就此销声匿迹。
踌躇满志的青年将领回到秦国后会遭遇多少非议和攻击,实在难以想象。
那些死去的都尉也实在可惜,本都是大秦的将才,还有那么多士兵
“自然,这都是我的思虑与猜测,可为君上事事谋虑,本就是臣下该做的事。”尚谨一个白身在这里非议曾是丞相的昌平君,就想过最严重的后果,“君上信我用我,贬我斥我乃至于杀我,不过都是君命,我已从心,无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