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早送了命,我这辈子已是一事无成,若最后为着苟且偷生辜负二爷一生顾念之情,便枉顾来这世道一趟了,再长久地活着又有什么趣儿呢还是求娘娘成全。”
在太子二废二立的这几年,石氏对胤礽是有愧的。她与石家终究是为了自保,将太子爷不留情面地抛下了,程氏说得对,好歹夫妻一场,太子爷这么多年也没有对不起她过,石氏心中再三掂量掂量,即便为了这事儿请旨,皇上应当也不会生气,便点头应允了。
她那会儿终究是心软了。
石氏恍恍惚惚地倚靠在炕上,透过南窗去看那天上流转的光,她飘远的思绪是被天幕再次响起的声音拉回来的,天幕那嘻嘻哈哈的女孩儿的声音继续说道
还有一个点,太子妃石氏是仁徽帝登基前以太子妃的身份下葬的,所以她一开始就没有葬在妃陵中,而是葬在一群亲王和亲王妃陵墓群的南侧,孤零零一个小山包。后来仁徽帝登基后,有礼部和宗人府的大臣上奏问要不要将石氏挪到妃陵中,结果被仁徽帝一口否决,说既然安葬了那么多年,何必打搅其阴灵。大臣们便唯唯诺诺地退下了,后来也一直没有迁坟。等靖安帝上位,大战在即,就更想不起那件事了。后来还是在长泰帝时期,守陵人上奏禀告石氏的坟墓漏水严重,一场山洪下来已经快塌了,请皇上拨银修缮,大伙儿才记起来原来那儿还有个太子妃陵呢于是又有大臣建议要不要顺道挪进仁徽帝的妃陵中去,结果你猜永瑾怎么说他真是个小可爱。
石氏听得牙关都咬紧了,捂着胸口摇摇欲坠太子都废了,她早就想到了自己死后不会很风光,但却也想不到竟会如此陵寝漏水虽说那是另一个世道的事,但只要细细一想,日后她只怕连太子妃的规格都轮不着,要以亲王妃之礼下葬了,那不还是葬在亲王妃陵那一边么
史学家对永瑾这个皇帝是批判得多、称赞得少的,毕竟他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他在政事上大多依赖他的好皇叔、辅政大臣、雍郡王弘历的教导,而生活上他也很随意,斗蛐蛐、画画,还喜欢收集古董字画,说起来并不如他的爸爸、爷爷一般节俭。但作为屁民,大伙都很喜欢他的耿直,u在搜集他资料的时候,看到他批的折子经常忍不住捧腹大笑。而在申请修缮太子妃石氏的陵寝的折子上,他是这么批的
“何人也朕不认得罢了罢了,既是亲戚,且将漏水之处略作修补尽点心就是了,不许多花钱。”这是永瑾批在折子上的原句。哈哈哈亲戚6还是你6啊永瑾
除此之外,在长泰帝流传与后世的家信和奏折里,最常见的就是与雍郡王的对话,长泰帝便有了诸如“皇叔何时归来,朕好想你”、“这是朕今日课业,请皇叔批阅”、“皇叔久坐腰痛,朕寻来偏方,赐予皇叔,皇叔记得常用。”之类的金句。呜呜呜,什么都磕只会害了我可我忍不住啊
不仅是石氏,在康熙五十一年这个时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呆呆的表情。
康熙更是不忍直视地扶住了额
头。
哪个皇帝是这样批折子的康熙忍不住回头对胤禛怒斥道“既然是弘历教他,怎么还教成这样你这个当阿玛的可得好生教导儿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