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师爷听完,看向了姜师爷。平时都是姜师爷在林如海面前出谋划策,他只用查找证据和管好财政就行了。今天怎么倒是问起他来了
姜师爷接收到了葛师爷发出的疑问,笑着解释道“这盐政啊,可不像之前那些政事,拍脑袋就能想出好的办法。还是要看你能从账本上找出什么破绽,咱们针对这些,才能有的放矢。”
葛师爷拍了拍脑袋,努力的思考着。自从来了扬州,下面的官吏门依照惯例送来了近五六年的盐政账本。主打一个量大管饱,就是打算用账本数量来逼林如海,让他知难而退。林如海和姜师爷怎会知难而退呢,自然是打算把这些账本全部梳理一遍,才能抓住这些大老鼠们的尾巴。
现在,他已经核算查验了有一个多月了,账本也快翻了一遍了,脑子里天天都是这些账本里的数字。
“说起账本,这里面问题可大了去了。”葛师爷说话十分谨慎,所以语速很慢,词语都是先在脑子里想好了,才慢慢说出口。
“首先,盐价就有问题。这账本里记录五年间,盐价从46文一斤,涨到了72文一斤。我问了这察院里扬州当地的下人,据他们所说,他们自己吃的盐,用不了这么多钱,也就三十多文一斤,一钱就可以买一小包。”
林如海略有思索,问道“买的可是私盐”
“不好说,反正里面掺了很多沙子,他们拿回来还要自己再用细纱布过一遍才能吃。”
姜师爷在旁边补充道“官盐和私盐一样。我夫人去买的官盐,八两算一斤,也是掺了沙子的。”
“其他问题吗”
“这账本里的浮费特别高,所以导致官盐的成本极高,摊到每斤盐上,最后只有几文钱能上交国库。”
说起浮费,葛师爷这月余,天天都和这些数字打交道,说起来如数家珍,“这浮费大致分为三项,都和盐政无关,但是就是在各个环节里增加了这么多的费用,让官盐价格如此之高。”
林如海看着葛师爷递上来的账本,仔细的看着里面的记录。
姜师爷凑到林如海身边,说道“手续繁杂,层层剥削,就造成了官盐价格极高无人购买,而私盐泛滥。我听说这私盐还分好多种不仅有产盐的灶丁走私,还有场私、官私、船私、商私等。”
林如海已经看完了账本,里面记录的各种课税名目众多,花样繁杂,真实大开眼界
听闻姜师爷如此了解,便不耻下问“哦,说来听听,这又是什么门道”
姜师爷笑着解释道“这场盐就是灶丁走私。灶丁乃煮盐之人,朝廷定的盐价低,但是煮盐的成本高,灶丁无法生活,自然就只能走私维持生计了。这官私,非常好理解,就是官场贿赂,监守自盗,中饱私囊。船私,则是运输途中的走私。这些船在运送官盐时会报很高的损耗,实则将这些盐偷了变成私盐。另外,盐贩们表面在贩卖官盐,实则大肆贩卖私盐,这是商私。这盐其实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看不出来私盐和官盐的区别,通常都被他们蒙混了去。这多方面的原因,最后导致了盐政的亏空和盐引的积压。”
姜师爷看来这一个多月也没闲着,已经把盐政上的问题摸了个七七八八了。他让葛师爷先说,就是想着让他从实际的证据上来提出问题,和他所掌握的进行逐一论证。
葛师爷点点头,将林如海手里的账本拿过来,将有折痕的那一页翻出来,让林如海看。
“老爷您看这里”
林如海仔细看后,惊讶道“这盐引票据数量对不上”
姜师爷也踮起脚尖,凑到林如海身边,看向他手里的账本。
“是的,老爷。这里估计是他们做账时,没有留意到,露出的破绽。这票据前后数量对不上。应该就是官商勾结,从盐场多提了私盐的证据。这些盐贩们都是专商,普通人没有门路购买盐引。没有上上下下盐政官员们的默许,怎么可能有如此之多的票据差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