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所在的北魏,同样也刚从萧条景象中恢复过来。相信他也是在自己担任太守期间,看到了农民的切实的苦处,所以才在书中加上了这一章节,并且在序言里特意点出来。
他在书里面告诉农民们怎么做肉酱鱼酱虾酱、怎么酿造醋、怎么种蔬菜。甚至还写明了,在都城的郊区有市集,要是蔬菜种得好,可以拿去卖,有的蔬菜割了还会再长出来,这样可以循环赚几轮。在教种白杨卖钱的那一章,甚至还帮人算好了运费,简直是手把手教你用农业来赚钱。
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天还没亮,星辰还挂在夜幕上。
农民们就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将自家酿造的酱菜还有刚刚收割下来的蔬菜放在板车上。
几人一起,推着板车就出了门。
走了不知道有几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高大的城墙。
清晨的阳光照过来,城墙外已经摆了许多小摊,亦有许多城中大户追仆人前来买东西。
熙熙攘攘,一派热闹之景。
各朝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他做太守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好官”
“哎,这样的官老爷多一点就好了。”
“做梦吧,有哪个官老爷会关注我们的田里到底种了些什么呢”
贾思勰在窝棚内,也看到了仙画。
他热泪盈眶,为自己,也为天下的农人
除了齐民要术和贾思勰之外,古代华夏还有很多很出色的农学家和农书。比如元代王祯的农书,就收录了一百多种农具,更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又对农学做了系统性的整理
。然后,南宋陈勇的农书中,提到了用粪如用药的施肥理念,说明宋朝的时候,农民们已经明白了施肥的重要性。他们把秸杆、绿肥、杂草等和河、塘泥及人粪尿同置于集水坑中,得到了基肥,铺在稻田里面。算是肥料最早的雏形。5
孙小羊看着天幕上的农民将黑色的肥料铺在田里。
他奋笔疾书,在地上画着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与符号。
读书的时候他都没这么认真过
可能有些人看着这些东西觉得脏,但他们这样常年务农的人却能看出来其中的妙处。
“没想到粪便要这样用,还要混合泥和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难找。”
现在也有收集马粪和牛粪用来肥田的方法,但他们没想到原来还需要这么一道工序。
都学
朴素的人们觉得既然是仙画中提到的,那肯定是对的
等他们收割完麦子,有空了就赶紧学起来。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农学家总结了经验,著成书,又将这些经验传承了下去,才能从秦汉时期的亩产百斤逐渐变成了明清时期的亩产四百斤。
这些农学家们若是生在现代,院士不敢说,怎么着也能当个学者教授吧但是在华夏的古代,这些农学家的地位却并不是那么的高,一干多年下来,农学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和体系
还是和儒家有关。
这事儿,要从孔子说起。
董仲舒手中的盏掉落在地。
他失声道“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