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古人们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大开眼界。
“咱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想到,这后世的大学还真的有这么多行啊”
“这也太齐全了”
一位账房先生打趣道“没听到吗要和实用结合,难不成我这小账房也能混个大学读读”
他眼尖的儿子喊了起来“有财经大学,爹,说不定还真是培养账房的”
大家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在那张放大的图谱里面试图找到和自己现在从事的行业相关的学校。
“这政法听上去有些熟悉”有一位在官府当小吏的人喊了出来。
西汉的张汤眼睛一亮“可是律法”
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专门教授律法的大学
不单单是他,桑弘羊在家中踱步“财经,经贸居然有专门的学校后世果然对其十分重视”
如果他没有想错的话,这俩都是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的。
桑弘羊疯狂的想知道这些学校到底都在上一些什么课,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
同样惊讶的还有卫青和霍去病。
舅甥俩原本还在感慨疆域大就是好,避难的时候都还有地方可以去,听闻后,霍去病高兴的喊了出来“军事学校舅舅,你看,我之前没有猜错吧”
他就觉得,以后世的种种行为,定然对军中人才的培养极为看重,就猜测是不是会有专门培养将士的大学
果真有
很震惊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时欣慰不已。
同样觉得欣慰的还有各朝代的乐师们,还有舞伎们,有的甚至是涕泪交纵“没想到咱们这些微末伎俩,居然也能成立专门的大学”
要知道,在现在他们即使名扬天下成为大家,但说起来依然不过是乐户罢了。
生来就要低一等。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职业会与“读书人”扯上关系。
相关人等当然高兴不已,逐字逐句的开始揣测那些专业到底教授的是什么具体内容,皇宫之中的笔吏们却如临大敌,奋笔疾书。
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东西
这些院校和专业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实际却是经过无数次调整过后得到的,本身就充满了智慧。
现在朝廷创办的大学就急需这样一份东西。
帝王们往后靠的姿态都轻松悠闲了不少。
赵匡胤甚至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儿。
有了
这个,省事不少啊
当然啦,也不能原样全搬,比如那什么航天学院,现在都没影呢,就可以先放一放。
最紧要的,是大的分类。
“文科、理科和工科”
有人想不透这个分类设置,以及工程师的定义。
“文科自然是文史,理科可否认为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似乎都能划分其中。这工科”北宋的沈括喃喃自语,“似乎和之前讲的机械发明等有那么一些关系。”
而且工科似乎还很受重视。
“算了,先放一边吧。”
骨架有了,下一步无非就是往里面填充血肉。
可之前两眼一抹黑可好太多了
不过,这次的大调整也有利有弊。
利就是显然用很快的速度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才,教师、医生、农林尤其是工科,一大批工程师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有个说法就是ste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ste是取自于四个单词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