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天降猛才于秦始皇[历史直播剧透] > 158. 论二凤头盖骨有没有被盘(修文加入史料版)……

158. 论二凤头盖骨有没有被盘(修文加入史料版)……(3 / 9)

他们太祖专门派人调查唐陵被盗情况,当时几乎所有皇陵被有被盗的痕迹,还是他们修复的唐陵,这些史料记载非常翔实,错不了。

赵祯肯定。

不过他其实并不在乎唐太宗是否被盗墓,头骨是不是真的拿回来还是拿到假的头骨,就他所知道的,历代帝王陵少有完整不被盗的,他只是担心他们老宋家的陵墓有没有被盗。

朱元璋何尝不担心,但与此同时他又有点自信,觉得自己的明孝陵不会被盗墓。

马皇后看出朱元璋的担心,参与过明孝陵设计的她深知朱元璋对陵墓的设计花费了无数心思,她安抚道“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玩珠峰下,独龙阜被坚硬非常的砾岩和松软的石英岩覆盖,难以开凿,匠人们后面还是以偏离中轴向石英岩二次开凿才能铸造地宫,里面的墓道如同蛇状九曲十八弯,没有图纸谁都不知地宫入口。不知入口,也无法凿开坚硬的砾岩。明孝陵不会被盗的,放心。”「1」

马皇后温柔的话语,有力地安抚了朱元璋略紧张的情绪,朱元璋暗暗呼出一口浊气“孝陵还有孝陵卫驻守陵园进行警卫,方方面面吾都考虑到了,孝陵定不会被盗”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还是不保险,他应该多想点防止盗墓的方法,比如在孝陵宝顶之上覆盖鹅卵石,若是有人来盗墓,鹅卵石就会通过预制孔道滚落,填满墓室。

反正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增加盗挖墓室的难度就是了

头盖骨被人拿在手中把玩什么的,他才不要

唐太宗生前英明神武,雄才伟略,创立大唐,就是这么一个被尊称为圣君,成为自尧舜禹之后的明君典范的人死后竟然遭遇这种非人的对待,那个敢于做这种事情的人自然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李世民拂开挡在面前准备安抚他的房玄龄,看向仙幕。

是谁是谁让他头骨分家的

盗墓狂人温韬。

一个晚唐的节度使,一个开挖17座大唐帝陵的唐墓屠夫。

李世民目光死盯着温韬二字看了又看,盯着节度使三个字瞧了又瞧,像是要把这几个字记在心里。

可惜,再怎么盯也记不起这人的名字,因为这人是距离他很远很远的晚唐之人。

这是一个他知道未来后,未来一定不会再次出现的人。

可恶李世民咬牙。

这个名为温韬的节度使就像和李唐家有仇一样,十八座唐朝皇陵挖了十七个,唯一一个没挖的乾陵还是因风雨阻碍没有进行挖掘。

而这一切,和一个东西有关,这个东西就叫做王羲之的兰亭序。

咬牙切齿的李世民听到王羲之三个字,一下子咬错到了舌头“什么竟然是兰亭序”他最最最喜欢的兰亭序

其他人也仿佛听错一样掏了掏耳朵,什么玩意儿,这王羲之怎么和陛下被掘上了关系

身为王羲之的头号粉丝,李世民每天大喊“王羲之永远都神”一百遍,为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站台,为王羲之登上书圣的神坛助力了一把东风。

他喜欢王羲之到什么地步呢

唐徐氏法书记记载“太宗於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

王羲之,世称王右军。

李世民刚当上皇帝就想坑方蒙设拐法骗不为其他,只为将偶像的作品兰亭序收入囊中,常年一掷千金去求王羲之的真迹,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买光光。

所以叙书录又记载,李世民所拥有的王羲之的墨迹就有3000多幅。

每得王羲之真迹,必朝夕观览、每日临摹。甚至连皇子们也需每日临摹几百遍。

自此,李世民的书法变得如同北宋文学家张耒的那般“观其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李世民追王羲之追到行书都得王羲之神髓,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不能分辨。

他甚至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亲自撰写了王羲之传论。还把钟繇、王献之等书法家挨个点评了一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偶像,只不过太宗的双标就在这里,其他书法家毛病不少,但王羲之不一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