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治世先治人(4 / 11)

擅长总结历史教训的李世民整合历代帝王治国经验,去治中央朝廷之人。

有什么经验可总结,无非就是尧舜禹夏商周与秦汉隋加上中间的魏晋南北朝。

作为一个第四个大一统封建制国家,他能够总结的经验大多来自秦汉隋。

他们借鉴秦隋为何两世而亡除了历史惯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暴虐而亡,因为过度集权,因为唯君权是视,他们倒在唯皇独尊的体制,皇帝一旦选错人,满盘皆输。故而才有秦隋的贪官们还来不及发力,就因为选错了二世皇帝而亡。

他们借鉴汉朝为何可以兴盛,因为群英璀璨,群策群力。

旧唐书张玄素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的君主,乱七八糟的法制。

君主乃万乘之重,又欲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不中者直接狗带若这不中者乃是一郡,一县,最后那片地方直接民不聊生「1」

皇帝一日万机,己多亏失,以日继月,乃至累年,最后会导致的就是

唐太宗李世民也问了这个问题“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自然不能尽善尽美。

最后只可能变成,朝政漏洞百出,民不聊生。

皇帝日理万机不见得就是励精图治,一日万机可能是断十事而五条不中,可能是劳累亏失,为王朝的灭亡抽砖减瓦,做国家另类的蛀虫。

皇帝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影响越大,要做的不是把事情都推到皇帝身边,合理分配工作才是真,哪能真的让皇帝一人兼数职,若真的如此,所带来的就是效率底下,错误愈多。

皇帝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要不得。

国家的治理就是一个同心圆,皇帝应当知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高居庙堂难以全面了解民间万事,所以无论这个皇帝如何英明神武、曾经有多么伟大的功绩,无所不管,发号施令,必定乖谬甚多,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1」

所以就要合理分权。

所以就要任用贤能共同治理。

秦前日阅120斤现日理万机始皇“”

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为王朝的灭亡抽砖减瓦,做国家另类的蛀虫

宫殿内的臣子们悄咪咪的看向自家日阅120斤的始皇陛下,总有种自己的主上一不小心被打成国家拆墙工和国家蛀虫的内涵感。

秦始皇倒是不觉得被内涵到,他只是觉得那个唐太宗所说的其实非常有道理,他年少时觉得日阅120斤的奏折还能胜任,但当年岁大了就觉得身体不济。

同时伴随着朝廷日益稳定,地方上的迂腐势力也在逐步萌芽

有一团灰黑色正在侵袭着本是白纸的大一统帝国。

试图腐蚀大秦帝国的地基。

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前面没有任何参照物的皇朝,其实秦始皇才是最喜欢听仙幕介绍这些后世王朝的人。

他想知道历史规律是怎样运行,他从汉朝的世界看到道家的无为而治不仅仅能带来与民生息,也有可能带来官吏腐败,功勋后代成豪强,也看到了外戚干政,看到了一个强大帝国的逐步衰败。

他在其中看到了地基被腐蚀掉的大一统国家合久必分。

也看到了可灾后重建的新大一统国家的百废待兴,无限可能。

“秦到李唐建国,历经了八百多年,八百年的时间王朝起起落落,唐太宗所建立的分权制度在秦的基础上应当有了极大的改进。”秦始皇饶有兴趣道,“不知道改成了何种样子,是否有借鉴意义。”

其他人深有同感,他们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

李斯“在汉朝的界面仙幕很少详细的介绍君臣分权,李唐能成盛世,他的特色应该就是君臣与君民,仙幕才会详细君臣分权。”在汉朝的界面介绍更多的是治草原之策与财务危机,而李唐着重介绍的就是君臣民相处之道。

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

其他臣子也很好奇,好奇李唐的君臣民之道到底能够走到何种地步。

最新小说: 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 开局夺取BOSS模板 团宠崽崽上房揭瓦指南 医妃宠冠天下 诡秘:整个好活之主 战锤:憧憬成为星际战士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网游之奇货可居 网游之箭神无双 诡异复苏:我能联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