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世的话来说,本国弃之如敝屐,他国奉若珍宝。说的正是韩国和秦国对韩非的态度。韩非屡次上折请韩王改革,振兴韩国,无奈他有再多的见解,再多的抱负,却没有得到韩王的重视。反观秦国,始皇但见韩非所著的书,无二话,为了得到韩非,派兵前往韩国,就跟韩国明言,要么把韩非交出来,要么他把韩国灭了再把韩非抢到手。结局都是一样的
这么霸道的抢人,哎哟,果然是他们老秦人
历代秦君和秦王都不由嘴角上翘,吃瓜吃得开心,也相当满意。
本来嘛,他们家谁看上的,必须想方设法,不计一切代价的得到才对,岂有凭白让人才落于那不
懂珍惜,更无法人尽其才的国手里
韩国彼时已经式微,岂是区区秦国的对手,别说只是送一个他们并不怎么重视的韩非,纵然是要送他们的国君太子入秦为质,未必他们不会答应。很快,韩国便将韩
非打包送往秦国。
打包什么的,听起来怎么感觉那么怪韩非微拧眉头,并不满意自己竟然有此结局。
其实韩非如此大才与始皇终于可以碰面,按理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的相遇才是,由此而始,理当再造一个辉煌。可惜,韩非既为韩国人,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韩国,他之所以愿意来到秦国,是为了救韩国。
有时候我也在想,聪明如韩非果真不知道大势已去如今天下以秦最为强大,大秦,历六代明君,众志成城,只为让秦国更强,强到足以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国所开创的局势,绝不是其余六国可比,也不是他一人可以挽回。就算如他所愿,韩国能够再一次强大起来。试问他得要多少时间秦国会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改变乾坤
引用三国演义中的话,“话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战乱太久了,百姓求着天下太平,盼着天下太平,但凡各国在,就断然没有休战的一天。唯有天下一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也才有可能太平。
阻挡历史进程的人,终究只能落得毙而后已的下场。韩非,他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于君王而言是大宜,可他却看不透天下大势。不,或许更应该说,生为韩国人,他更愿意做最后的拼搏。他要救他的国,哪怕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