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求活到七十四,就六十四都行了,只要能活到六十四岁,他未必不能把大秦盘活。
李世民倒是略有些心虚,其实活到他那个年纪,按天幕所说的,他觉得挺够了,他那一生能做的,想做的事,他都做完了。设身处地的想,身边的人相继离去,就剩下他一个人,那对他的打击挺大的。孤伶伶的活着,那得多痛苦,所以,他不求如尉迟敬德一样的高寿。倒是他的功臣们,他盼着他们都能长寿,像尉迟敬德一样的长寿。
“尉迟将军不介意跟我们说说长寿之道”听到尉迟敬德如此高寿,谁不垂涎三尺,马上有人问起。
“李靖将军不也是高寿,不如向他讨教,向他讨教。”尉迟敬德能知道自己为什么长寿吗他压根完全不知道好不好
让他给人说,他怎么说。直接祸水东引。
李靖他看起来就像是会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高寿,尉迟敬德你坑我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尉迟敬德卖得李靖毫无压力。
大抵对于李世民来说,尉迟敬德的高寿让他不必再送走一个臣子好友,算是于他很是欣慰的一件事。而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打的最后一仗是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句丽,那个时候,尉迟敬德也是不认同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认为
此去辽东路途遥远,很容易发生意外。况且区区一个边远小国,如何用得着李世民御驾亲征。倒不派一个优秀的将军前去,必能马到功成。
无奈晚年的李世民确实是听不进去劝,或许他也是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太多年,想要重上战场再现雄风,最后命尉迟敬德以原来的官职身份行使太常卿职权,任右一马军总管,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虽然打败了高句丽,却没有灭其国,让李世民很是以为此行有错。
显庆三年,唐高宗按尉迟敬德的功勋,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迟敬德在家中逝去,唐高宗为他举行惦记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生前死后,大唐贞观的功臣们活着一展所学,深得帝王信任,逝去之后更得哀荣,但凡不是像长孙无忌那样揽权者,都会有一个好结局。娓娓道来,最是让人欢喜。没有人会愿意看到那有安定天下之能的人,所遇非人,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太让人心寒。对,没错,说的就是你大宋。
宋朝一干皇帝,真是越对比,越让沈悠看不起他们是吧,这脸丢得,祖宗们都全知道了。
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说我们大唐的另一位门神秦叔宝。秦叔宝名秦琼,字叔宝。勇武过人,远近闻名,但要说我们对秦叔宝之所以熟悉,皆来源于一部小说隋唐演义,后来因为隋唐过于传奇,以至于衍生了各种各样的小说电视剧,比如隋唐英雄传。作为80或90后,应该基本都看看这部电视剧,瞧瞧秦琼,再看看这李世民,谁能不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