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此倒是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没有人看出这些人才,只是在当时的大隋朝里,这些人才和身居高位的人们差得太远,远得哪怕他们分明知道人才在此,却不愿意提拔,对他们委以重任,因为他们更害怕这些有本事的人夺了他们的权利地位,取他们而代之。
无非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再能干的人只要不是自己人,自家家族出来的人,都不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出人头地。毕竟,官位用了一个也就少了一个,他们家的人很多,多得完全空不出位子让他们认为有本事的人坐上去。
听起来很是绝望对不对感觉人这一辈子似乎已经被出身所牢牢的钉住,好像不管人怎么努力,都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可以吃饱喝足,能有一席安身之地,那其实还好,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可是,普通人可以接受没有出头的机会,只求能够安身立命,衣食无忧而已,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得到了权,就会想要更多。所谓的更多里,包括他们不会亲自去耕种的土地,甚至包括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都会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
连人都争,很多人就不认同了,人有什么好争的不然,人必须得争,否则为什么古往今来但凡战事一起,外族入侵,他们都会掳人,抢人天下大乱时,为什么人们争相逃走,各地的人会想方设法留住人。对,用我们现在最浅浅易懂的例子,当年的计划生育,现在的奖励催生,哪一样不证明人的重要性
计划生育,奖励催生嘶,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争人什么的,道理大家其实都懂得,就这后面的计划生育,奖励催生让人听得晕乎乎的。
人,于国来说,这是国之根本。没有人,有再大的疆域,再多的土地,有什么用那不是只能放荒了唯有人多,才能够供应上一个国家的基本,打仗、基建、强国。
落在一家一人那里,家族需要人,大家族要自己人,更想把那些寻常百姓的田地占为己有,然后收他们为佃户,让他们为自己耕种田地。毕竟地依然是地,佃户种的就算是同样的田地,可原本的粮食收成全归他们的,现在却得将一半,甚至是六成七成以上交给家大势大的人家。当然,寻常百姓也是要交税的,粮食的收入也会上交一部分,总体来说,要不是到了后期,这些税不会太重。
想要国家安定的皇帝,算是有所追求的明君,这些皇帝
断然不会让忽略税收这一点,比如汉朝,三十税一,十五税一,那是出了名的轻徭薄赋,这也是为秦亡之后大汉得以迅速安定下来奠定了基础。毕竟唯有轻徭薄赋,才能迅速让百姓喘回一口气。
刘邦表示,十五税一,那可是他提出来的,哎哟,这法子果然能够为大汉安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太好了
秦始皇目光一敛,汉是继秦之后而建的王朝,能够在秦亡之后安定天下,把这个乱世真正终结,他倒是也好奇于汉朝那些个皇帝到底是怎么做的
轻徭薄赋吗嗯,沈悠也都说了,先把底层的百姓安抚好了,把他百姓先拢过来,这样一来就不怕中间的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