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子的小吏翻了半天册子,才找到武家的记录。
武大娘连忙上前,说道“是,大人,我就是武孟氏。”
小吏仔细看着册子,问了武大娘几个问题,无非是家中几口人,做什么生意,一年有多少收入,连除了烧饼还卖些什么,每天卖了多少鸡蛋都要问个清清楚楚。
梅娘听得都耐不住性子了,却也知道这是户籍的规定,若是民户经商范围超过一定的规模,那自然就要被归为铺户了。
等问完了烧饼店的日常,小吏便看着眼前一张大纸,说道“有人举报,说你家除了烧饼店,还开着两个酒楼,规模不小啊”
武大娘想替梅娘遮掩,却被梅娘抢先答了话。
“大人说的是,那两家酒楼都是我开的,都在南城,分别叫梅源记和南华楼。”
“南华楼”小吏原本昏沉的眼睛顿时一亮,“就是那个名满京城,还会做番邦菜的南华楼”
“梅娘不敢,大人过誉了。”
小吏的脸从厚重的册子中抬起来,认真地看了几眼梅娘。
“小小年纪,当真难得啊”
梅娘微笑道“大人什么时候有空儿,可以去南华楼尝尝我的手艺,梅娘一定亲自下厨,让大人吃得满意,吃得高兴。”
听了这话,小吏顿时高兴万分。
梅娘是什么人,那可是太后和长公主都要请过去做菜的名厨
没想到他一个户房小吏,也有机会吃到梅娘做的菜了
“好,那敢情好啊”
小吏一口答应下来,看梅娘等人都觉得顺眼多了。
有了这层关系,小吏对梅娘就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其实你家这点事儿根本不算什么,梅姑娘不用担心,先不说那酒楼并非你家铺面,就算是你家的,你这两个酒楼都开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没到重新造大册登记的日期,就算没主动上报也没什么”
“只是既然有人举报你们,我们也得走个过场,还
请梅姑娘见谅。”
梅娘和武大娘听了这话就放下心来,齐齐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多谢大人关照。”
小吏便拿出几张纸来,开始询问酒楼一些相关的信息。
梅源记和南华楼比武家烧饼店的规模大多了,这一问起来又是一个多时辰。
好在梅娘事事上心,对小吏提出的经营问题对答如流,要是还要回去查账本问掌柜账房什么的,这一来一去又要一天的功夫。
梅娘趁着武大娘带武月出去小解的机会,询问小吏能否把这两个酒楼都登入她名下,只把她一个人登记为铺户。
得到小吏肯定的回答,梅娘就更放心了。
不过是黄册上的给她单独立个户而已,只要不耽误家人就好。
至于民女商女什么的,她并不在乎,如果真的把她登记为铺户,那她以后就不用再受束缚,更加可以在商界大展手脚了。
之所以要背着武大娘,她只是担心武大娘会因为她成为商户女而生气甚至阻拦她。
毕竟武大娘是彻头彻尾的古人,脑袋里那些商户女地位不高之类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她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去说服她。
什么民女商女,有钱才是硬道理
这么想着,梅娘反而有些期待自己成为商户女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