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面寒如冰,拟旨,废孙氏皇后之位,与朱祁镇一同贬为庶人。
在于谦的动员下,从八月十九号开始,全国各地的可调之兵日夜兼程奔赴京师,到九月,各地抵达北京的兵力达到二十万左右,通州粮仓的粮食也基本被这些士兵们搬来了京师人有了,粮在手,万众一心,人人做好跟瓦刺决一死战的准备
大家布置好这一切后,那个被大家刻意遗忘的隐患再次浮上心头大明皇帝朱祁镇还在瓦刺人手里当叫门先锋若两军交战之时,若也先用朱祁镇的安危来威胁,大明这场战事该何去何从
其实,大家并不在意朱祁镇死不死,如果他死了,很多臣民会更高兴,因为,被他心血来潮拉出去害死的二十万人,每一个都是别人家的儿子父亲和兄弟啊大家在意的,只不过是象征着国家尊严、顶着皇帝这个称号的人,落在了敌军手中变成人质,会成为京师保卫战的最大障碍
很快,大臣们灵光一闪,既然朱祁镇本人是头猪,德不配位,把大明拖到眼前这个深渊,那把皇帝这个称号换个人来当,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朱元璋怒
气稍减,狠狠一拍大腿,“是这个理朱祁镇那沙比,害死老子二十万大军,还敢来当叛徒来帮鞑子叫国门这狗东西还有什么脸面当大明皇帝
朱棣眸光似利剑,本就该如此堂堂天子当俘虏为瓦刺人叫门索财物,如此苟且偷生之徒,他若现在去死,倒算为我大明积德了
在于谦为首的百官再三请求下,八月十八号,刚下诏让邡王朱祁钰代理国政的孙太后,只得在八月二十二号再下一道旨,称朱祁镇担忧社稷,亲率六军拯救苍生,哪知兵败垂成,现在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继续命成王辅佐监国4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是还想把皇位给朱祁镇那狗东西留着呢朱棣冷笑一声,合着那玩意祸国殃民,还变成鞠躬尽瘁了赶紧死而后已吧
朱瞻基冷冷看着画面中的孙太后,这一刻,心中对的感情真正烟消云散,你亲儿子一手作出大明危境,国难当前,你还在算计权位
但是,大臣们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因为它无法安抚此刻惊慌的人心孙太后想保朱祁镇这一脉登基,可眼下朱见深才三岁,这样一个幼儿登基,是起不到安抚人心作用的,毕竟自古以来,主少国疑
大臣们一致建议,眼下只有让成年的成王登基,迅速组建一个新的权力班子,才能让瓦刺人手上这张牌作废,让兵士们安心投入接下来的京师保卫战,为大明渡过眼下生死存亡的危机多几分取胜的概率这一趟如果守不住北京,大明即将变成第二个北宋
只是大家没想到,朱祁钰拒绝登基很多人说他是虚情假意,主播反倒觉得,朱祁钰这时候是真心不想当皇帝当年宋钦宗被赶鸭子上架的经历,他想必历历在目,同样的危难时刻,登基后如果守得住京师还好,守不住,他岂不是要为朱祁镇背黑锅,甚至成为亡国之君惹千古骂名
在群臣的软硬兼施下,最后,于谦这句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愿殿下弘济艰难,以安宗社,以慰人心打动了他,朱祁钰终于同意接受皇位这件事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无异于在黑夜茫茫大海行驶的海船,找到了光明的灯塔,顿时人心大定,各地边关守军和驰援京师的军队,士气大振,连大同都督郭登都感叹,赖天地神灵,国有君矣′5
秦始皇点点头,国不可一日无君,正是此理。
九月十一号,朱祁钰登基,明朝对瓦刺的防御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甲申,召辽东都指挥范广赴京师,命山东都指挥佥事韩青往备紫荆关。丙戍,再添官军两千,手把铳一千以益紫荆关。乙丑,遣工部官造战车一千辆以用
幸运的是,在瓦刺打来之前,于谦等人做了足够充分的迎敌准备十月初九,也先率军攻破紫荆关,战争已到天子脚下,朱祁钰命于谦、石亨二人率大军迎敌
由于天子抗战决心坚定,统帅指挥进退得当,明军被土木堡一战挫伤的士气,尽数化为悲愤的复仇力量短短十来天的,也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带着瓦刺军队落荒而逃,这回,他终于意识到明军的战斗力仍不可小觑,自己先前能击败朱祁镇那二十万大军,纯属侥幸
朱元璋早已哭得泪雨滂沱,可惜我大明那二十万大军呐,二十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