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府。
已经成婚的祝子瑜和盛千琴,正在争辩。
他们属于典型的联姻,强强集合,却没有多大感情。
祝子瑜看中了盛千琴的美名,原本还是有点期待的,如今却没了半点感觉,直接纳了几个通房享受小意温柔。
盛千琴也瞧不上他“你好歹也是个榜眼,能不能争气一点状元、探花都比你强也就算了,二甲里也有个名声鹤起,被皇上召见好几次的,你在翰林干了些什么”
祝子瑜也郁闷,对上盛千琴锐利地、带着点瞧不上的视线,被狠狠戳中了伤处“多少届翰林学子不是这样过来的你盛家父兄在户部不一样被顾璋教”
他就气恼了,往年翰林都是最清平,最安宁的地方,怎么顾璋一来,全都变了
祝子瑜被戳了伤口,拂袖而去。
盛千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动,伸手用力一挥,一旁小桌上的几张报纸,全都飘到地上,她深吸一口气命令道“以后再送来上,把顾璋给燕芷写的全部裁掉。”
丫鬟“是。”
盛千琴的陪嫁嬷嬷知道她掐尖要强,看到报纸上那些,心里肯定不舒服,于是安慰道
“夫人其实不必生气,单论婚宴,您与祝公子的婚宴,交盛祝两家之好,朝中不知有多少人前来贺礼,盛大隆重。顾璋日后再好,毕竟也根基单薄,婚宴有再多噱头,也定然没您的热闹体面。”
盛千琴面色这才缓和“我倒要看看,婚宴条条框框的规矩下,他还能整出什么噱头来。”
即使心中不得不承认燕芷运气好,竟然真遇到个眼瘸喜欢她的,但眼下这一场还是让她心情稍微好点,大话放出去了,还吹得这般厉害,没做到岂不贻笑大方若男方请不到多少人出席,只有女方宾客,就更是一桩谈资了。
眼见着报纸一日日变好。
俨然要走进千家万户,京城许多家族们,都已经向龚家书局按照月或者年来订购。
在街道上、茶楼里,甚至路边摊,要是谁能捧着一份报纸,在配上一杯闲茶,慢慢喝慢慢读报纸,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绝对是引人侧目,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
这日早朝后。
顾璋和上次同一批大佬,被明盛帝留下来,一起来商议报纸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普通报纸了,俨然要发展成能引导舆论和民心的武器。
诸位大佬等待顾璋先开场发言,灼灼目光默契的停在他身上。
顾璋慢条斯理地从袖口掏出一本折子。
“这是臣拟的有关报纸的折子。愿意将此法献给皇上,献与大宣朝廷,不取分毫。”
顾璋表情大义凛然,实则心里暗搓搓算着,若是不成,朝廷不要,他打打广告还能挣钱,但是现在成了,广告多半是要减少,甚至直接被砍掉了。
就凭这个时候的纸墨成本,再加上百姓识字率不高,许多都是合买一份,或者直接不买靠嘴打听,不做广告肯定是要亏钱的
卖得份数越多,卖得范围越广,亏得越多
不赚钱也就算了,他顾璋绝对不能亏钱,这是原则问题
明盛帝和诸位大佬都接过折子传看起来。
顾璋的写得仔细,调理也清晰,怎么选稿子,怎么定稿子,怎么让百姓有议论的,每个版块的作用,哪些绝对不能删一切都清晰明了。
朝中大臣们都不傻,拿着这个折子,想来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这些大多一品、二品,至少都是三品的大佬们,看过了毫无保留的折子,再回忆顾璋刚刚说的“无偿上交”的话,心中对顾璋的好感再次大大提升。
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聪慧,能想出这样对国有利,又能开民智的法子更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心胸,愿意将扬名又挣钱的法子,无偿贡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