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还有你们几个留一下,别紧张,跟你们打听点事。”
顾璋指了几个看起来胆子大,还敢抬眼直盯着他脸瞧的汉子和妇人,又对村长说“让其他人都各自干活去。”
村长便风风火火把人都赶走,大嗓门的吼道“都围着干嘛活不用干了,等着明年吃干饭吗”
又赶紧瞪了一眼留下的几个人,还冲着一个瞧着胆子最大的年轻男人头上呼了一巴掌“都老实点,大人问什么,就老实说什么,晓得没有”
顾璋上一秒还在感慨,岩武百姓风气实在是粗犷彪悍,下一秒就见村长转过头来,咧着嘴冲他一笑,粗哑的语气都特意压低,放轻了声音跟哄小孩似的道“大人您要问什么,这群兔崽子保证不敢敷衍您。”
顾璋“”
怎么好像他是陶瓷娃娃,声音大点就会被震碎了一样
顾璋隐隐猜到,他领着人往田里走,边走边问“你知道我是谁”
清安村村长解释道“那当然知道,我还托人特地从南边带了一本宁都增产经验来看,只是脑子生笨了,没琢磨出效果来。”他当初在军营里学了几个简单的字,为了看那本增产书,硬是又学了好几个月,字都差不多认全了
顾璋了然,宽慰他道“没效果是自然的,宁都山多水多和刚赤情况完全不同,没有贸然照搬导致减产,就是很明智的决定了。”
他又依次问了几人,家里几口人,多少亩地,去年总的收成,和每一亩的收成是多少。
“我家十口人,八亩地”
“我家人多,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口,就是后来都死在战场上了,现在只有二十口人,家里地也有二十四亩,每亩地记不清了,反正最高的那亩将近一石,最差的那亩,也就六斗”
刚赤府人丁不税,若能有个出息的进了军营,家里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而且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死在匈奴手里,抗敌仇敌的意志高昂,种种原因加持下,都愿意多生孩子,让家里的孩子去当兵。
土地也辽阔,开出来的荒地都属于自家,虽然说有粮食税,可落实到刚赤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最低的那个线都很难过,故而对百姓来说不是什么负担,人口多就乐意多开荒,家里地也多。
人多、地也不少,也都卖力干活,唯独亩产上不来。
顾璋心中担忧倒是少了些,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亩产稍微提上来一点点,情况就能有很大的改善。
而他在植物方面,一向都是很有底气的。
顾璋走到田边,他将袍角撩起,就往田里走。
田里的情况确实不好,就算完全不务农事的书生来了,恐怕都能看出收成极差来。
顾璋已经隐隐看出了点问题,他又问村长几个问题确认“在十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清安村的收成比现在好些,能有一石多”
村长有些惊喜,连连点头,压低的嗓门都不由自主放大了些“是啊早些年还没这么差的,时间越久就越差。”
顾璋“这些年总有灾害影响收成”
清安村村长更惊喜了,一口应道“还真是,尤其是打仗的那两年,天气可奇怪了,粮食减产得厉害”
顾璋看了眼不远处裸露出黄土的草地,问“浇灌到田里的水,干得也很快。”他的问句,已经慢慢变成肯定的语气。
村长连连点头“真是干得快我之前试过了,如果按照您那本宁都增产经验的浇水间隔的话,咱刚赤府的小麦都要渴死了。”
村长仿佛听到老郎中一摸脉,就准确地说出了病情,激动得眼如铜铃,亮得在发光
见到他的反应,旁边跟着的兵卒、师爷们也都相互看了看,眼中皆是惊异之色。
村长激动得一把握住顾璋的手,分明是个身体高壮的汉子,不到一息间,顿时老泪纵横,变脸之快,让人惊叹。
“顾大人啊,我们岩武县的百姓实在苦啊,战场太近,煞气最重,怎么种都种不出粮食来,饱一顿饿一顿的,好不容易收获了,还有对面狗娘养的匈奴来抢。”
哭完,他又小心翼翼道“您既然能看出来这么多,是不是有办法帮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