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的数量也不用太多,农家乐的客人可能几个月才来一次,不像餐厅的客人经常光顾,希望菜单丰富多变。拿出一些固定却美味的菜品不仅能成为招牌,还省得桑宣宣费力学习新菜了。
桑宣宣今天就做了一道锅塌蒲菜,有应玲珑在旁边帮衬着,倒是没出什么错。
锅塌是一种烹饪手法,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材料的清鲜脆嫩,尤其适合烹饪蒲菜这种鲜嫩多汁的菜蔬。
蒲菜是一种野生的水生植物,又叫做草芽,是香蒲的嫩茎。在桑宣宣眼里,这和其他的野草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应玲珑在宣山转悠的时候,意外发现河边生长着很多蒲草,这可是一道很新奇的时令菜,马上建议桑宣宣在农家乐食谱里加上这道菜。
蒲菜本来就已经是香蒲的嫩茎,做菜的时候还要挑出更嫩的部分。整个蒲草是玉白色的,根据成熟的程度不同,还会透出嫩绿和嫩黄的色泽。
一根蒲菜茎从根部往上折,什么时候感觉到轻轻一折就断开,这个程度就足够了。至于需要费点力才能折断的部位,就弃之不用。
蒲菜吃的就是一个极致的脆嫩。
择好的蒲菜先切成大小相等的段,下到锅里焯水去生。紧接着就是调糊,主要用鸡蛋和面粉。
桑宣宣看了一眼菜谱“一盘蒲菜用23个蛋黄”
她迟疑道“玲珑,是要两个还是三个蛋黄只要蛋黄,蛋清不要吗”
应玲珑打了两个蛋,把蛋黄分出来。“个头正常的蛋黄两个,偏小的蛋黄三个。一会儿我给你把这句话加到菜谱上。蛋清是不要的,我们只要蛋黄,蛋黄能让这道菜的颜色更漂亮,而且蛋黄有脂肪,更出香。”
桑宣宣可能这辈子也无法体会到普通鸡蛋的蛋黄比蛋清更香这个问题。但是她听话,老老实实的用蛋黄和面粉搅糊。
玉白色的蒲菜挂上了糊以后排在盘子里,就像是一个个刚出锅的蛋卷,金灿灿的。
桑宣宣认真按照傻瓜菜谱上的每一个要求操作,葱姜蒜爆锅,下入裹好面糊的蒲菜,翻面颠勺,她不怕油锅爆开的油点,敢做敢干,倒是有模有样的很快做好了一盘锅塌蒲菜。
除了这一道锅塌蒲菜,餐桌上居然只有竹筒饭是桑宣宣准备的。不是她招待不周,而是来的这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确实都是做菜的好手。
想想他们也是因美食与应玲珑相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老头和吴教授采回来的鲜笋做成了两道菜,最脆嫩的部位做成了凉菜凉拌竹笋,剩下的笋块和刚杀的鸭子一起,炖成了一大锅香浓的竹笋老鸭汤。
竹筒里填上糯米、香米、香菇丁、玉米粒、云腿丁,甚至还有芋头丁,填到离竹筒上方两到三厘米的时候为止,加过水以后用木塞封口,放在烤架上慢慢灼烤。
看着鲜嫩的翠竹慢慢变得焦黄,发出滋滋的声音,边缘渗出细密的小水珠,那是被烘烤出来的竹沥,独属于竹子的清香也慢慢飘散在空中,沁人心脾。
一直等到竹筒不再冒出烟气,表面带着一点焦糊时,竹筒饭就烤好了。
用刀在竹筒一侧轻轻一砍,沿着豁口一劈,喷香扑鼻的竹筒饭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烤好的米饭是姜黄色的,点缀着肉丁和玉米粒,颜色丰富,看着就有食欲。
何教授舀起一勺米饭送进嘴里,饭在烤制以前就经过调味,松软清香,柔韧透口,散发着浓浓的竹香味儿。
竹筒饭用的不是一种竹子,像潘夫人和茜茜手里的就是香竹,酒杯粗细,更细长一些。劈开竹子的时候,不仅有时鲜的浓厚香气交汇在一起钻进鼻孔里,定睛一看,里面的竹瓤还形成了一层天然的竹膜,包裹在米饭上,甚至可以直接拿起来吃也不沾手。
应玲珑也围在烤炉边,她这根竹筒饭特意多烤了一小会儿,米饭边缘带着一点焦香的口感,像是锅底的锅巴。
锅塌蒲菜在场的很多人竟然都没见过,吃过以后却都赞不绝口,蒲菜软香脆嫩,和其他蔬菜比起来,有种截然不同的风味。
马大爷激动道“河边还有没有蒲菜晚上我来做一道奶汤蒲菜,汤汁如奶,清淡味美。保证不比老刘今天的竹笋老鸭汤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