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刘老头这碗面,翠绿的蒜苗和香菜碎飘在汤汁上,与鲜红的辣椒各分得半壁江山,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老潘夫妻吃辣的本事只能说一般,但知道山海食堂的辣椒油香,不肯错过,鼓起勇气加了小半勺,辣椒油一浇到刚出锅的热汤上,香气倏地散开,强势又霸道。
最后这五黄,终于来到了重头戏面上。
牛肉面里的面必须要现拉,煮汤的锅一直都是沸腾的,面条焯水也很容易熟,张老头几人之所以等了这么久,就是在等后厨的于师傅把面拉出来。
一大早上的头汤是好喝,却碰上了于师傅这个拉面新手,技巧在应玲珑的指导下没有什么错处,就是速度稍微慢了点。不过看他越来越熟练的动作,进步已经相当明显了。
于进宝是于家兄弟里最细心的那个,有些帮厨的工作霍一斐忙不过来,应玲珑也愿意交给他做。
面是现拉的,客人要是有对面条粗细的要求,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想要细面就多拉几道,爱吃粗面就少拉几道。
在张老头的建议下,个人都选的是细面。张老头还特意嘱咐,细面好,容易入味,不用怎么嚼,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
不过他牙口尚可,面不用太细了,像是龙须面、银丝面其实并不适合做牛肉面,太细了,吃到最后容易糊。
只要相比于普通面条稍细即可,这样才能吃出筋道,否则何必费那个劲吃现拉的面呢
于师傅动作不快,就是记着每一个客人的要求。
张老头夹起一口面,打量一番,对面的粗细很满意,汤清就应该吃细面,细面软弹,挂的汤汁多,捞起来的时候挂满了辣椒油,又吸饱了牛肉清汤的汤汁,香味和鲜味完美融合,还有手工拉制出来的那种筋道,处处都完美。
不过吃牛肉面,一清、二白、红、四绿、五黄这几点样样都做到还不够,牛肉也得拿得出手。牛肉做的好吃,直接能让一个小店打出名头来。
山海食堂的牛肉是可以自选的,张老头选了筋、皮、肉全有的“道皮”,有皮的丰腴、肉的紧致,还有筋的软韧。
潘夫人本来想选纯瘦肉,被张老头劝住了,单纯的瘦肉炖烂后会有点柴,纤维很粗,不如选带筋的牛腱肉,牛肉煮的软烂,有筋也不费牙。
大块的牛肉切成薄片,铺在汤碗里,被张老头挨个用筷子戳到汤里,牛肉面里的肉片是冷切,现在浸润在滚烫的汤汁里,上面的油脂微微融化,温热的刚好入口,一咬软烂喷香。
别看肉片切的薄,量却不少,肉香味不仅不会淡,口感还更好。
张老头吃完了面,应玲珑才出来和他搭话,闲聊几句后,问起他有没有收养猫咪的意向。
张老头“小猫”
他犹豫了下“我一个人住,养只小猫解闷倒是好,就是我准备和老潘他们一起出去逛逛,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江余。”
在宣山的这么多天,他们这些因为各种琐事没能常聚在一起的老朋友重新热络起来,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马大爷今天就去在宣山认识的新朋友家做客了,所以才没来吃牛肉面。
每天在宣山和大家一起晨练、种田、养花、钓鱼,闲的时候聊聊各自的见闻,张老头感觉自己又焕发了活力,既然还没老到不能动,还是要到处走走看看,于是和老潘夫妻定下了一起出去旅游的计划。
这样是很好,张老头从老伴去世后就没什么精神头,孤零零的守着老房子,说是老头,其实也才七十岁,就是看着暮气沉沉的,现在倒是有几分意气风发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