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康熙过寿那天,福全和常宁带着老婆孩子来园子里祝寿,太子带着皇子皇女们给康熙磕头。再由太子的儿子带着皇孙们祝寿,一群小不点奶呼呼的说着祝寿词引得满场都是笑声。
四妃都有了孙子孙女,都是一副慈祥奶奶的模样,对着对方的孙子商业互吹。海棠坐在德妃身边听了一会,荣妃夸弘晖聪明伶俐,德妃就夸荣妃孙子弘晴有福气,惠妃夸秀宁姐妹长得好,德妃就夸大阿哥家的女孩们一身灵气德妃向来是谨小慎微,不敢在人前太张扬高调。
看戏是在戏楼里,一楼是太后带着女眷们,二楼是康熙带着男人们。海棠本来在太后身边坐着,打算和舒宜尔哈一起给太后翻译的,毕竟唱词是汉语,太后听不懂。刚坐下就被拉到二楼坐在了皇子们中间,她要去苏州的事儿传开了,一群人特意拉她上楼问她去苏州到底是干吗的。
海棠听到他们的问题,一边嗑着瓜子看着康熙和福全常宁三人点戏,三人对着戏单子研究半天了,还没决定看什么戏呢。一边被问得多了就说“为的是踹匠停工的事儿,你们怎么就不信呢,踹匠在苏州打砸,闹得人心惶惶,汗阿玛让我去看看罢了。”
踹布是布坊生产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把棉布加工的更加光鲜亮丽。一般是踹匠交押金给包头,这些包头一般是布坊的老板,踹匠交完押金领一部分棉布回家,用石头或者其他工具通过砸揉等手段把棉布加工之后再送回包头这里,按照每匹计价,每月月底和包头核算一次。
这次闹事的原因是某个包头不结算工钱,踹匠们去理论但是没有拿到自己该得的那份钱。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原因是踹匠不受官府保护,因为官府认为这些人“皆系膂力凶悍之辈,俱非有家土著之民。”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善良人,也有恶人,踹匠中有部分人酗酒滋事,也会干些欺压良善的事儿,但是因为出身踹匠,官府一以概之,认为踹匠这个群体是不安定的群体,经常打压。
加上这个群体有自己的行会,选出来的会首很有斗争精神,一旦觉得被欺负,第一反应就是带人打砸,就比如这次,直接砸了不给结算的布坊,吓得整个苏州的包头都躲了起来,后果就是所有人都领不到结算的工钱。
包头这个群体也不是什么好人,在明晃晃地压榨这些踹匠,所以这次的事说复杂很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但是江南踹匠和包头之间的矛盾爆发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前面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从明朝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如果处理不好,将来还会有这种事儿。
保泰和海棠说这些事儿让一个官员去就行了,何至于让你去
想看则美写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第277章遇亮工吗请记住域名
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杀鸡焉用牛刀。一个地方官员就能处理的事儿,让一个郡王去显得过于奇怪了。
保按问“九姐姐,你不会是去核查当地的土地的吧”
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北方的土地都查完了,以这些人对海棠和四阿哥的了解,这兄妹两个都不会轻易罢手的。
满都护挤过来,跟海棠挤眉弄眼地说“妹妹,你到底去干嘛的说说呗,这里都是兄弟,咱们都是至亲,我们你还信不过吗你说的消息我们是不会跟外人说的。”
“对对对”“就是就是。”
海棠才不告诉他们自己到底去干嘛,谁门下没几个门人,只要自己这边松口,消息能立即传到江南。就说“真没事儿,是汗阿玛心疼我,让我去江南玩玩,羡慕吧你们羡慕不来的。”
保按说“不羡慕,姐姐你不说实话。”
“就是”
此时坐在正中的三个老兄弟终于选出要看的戏了,叫这些旁边坐着的小辈“你们也都看看,看喜欢什么让他们装扮上一起唱了。”
大家一起推让,最后太子被公推出来,点了一出麻姑献寿讨个吉利。
等下面女眷们选了之后,戏单子交给了太监,南府的乐师和戏子们开始准备,没一会大幕拉开,各种乐器轮番响,装扮好的戏子上台。此时京城流行的还是昆戏,因为是在宫中演出,唱词及其考究,乐队很庞大,就是听不懂也没关系,看人听音乐都很享受。
此时大家都在看戏,海棠觉得有些困,打了个哈欠想到外面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