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刘盈既没有继承刘邦拉拢人才的眼见和能力,也没有继承自己管理后勤和执政的能力,这么懦弱废物,还有没有教育好的机会。
李世民也想知道,如何隔着儿子孙子去教育那个不成器的曾孙李隆基,每次听到安史之乱就火气爆头,很想直接掐死他的祖宗算了。
玄烨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教育的如此出色,为什么还有九龙夺嫡这种惨案这是哪里的教育出了问题
只有还没有儿子的刘彻需求最为简单,想知道怎样生儿子。
最好是多生几个儿子
当男子忙于工作,家庭教育由谁主持
母亲。
一个有才华有学识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对性格对人品的塑造,比父亲影响力更大。
如果教育一个男子,那么受教育的只有一个人;但是如果教育一个女人,那么受教育的将会是几代人。
放在皇室,一位优秀的太后,不仅仅可以协助丈夫、儿子,还包括他的孙子。优秀案例参考北魏太后,辽太后和清朝孝庄太后,因为少数民族政权对女性的打压没那么严重,这几位女性的聪慧惠及三代人,也让自己的国家强势了三代。
辽国,辽景帝一直对妻子的能力很信任,在世时期就多番让萧绰处理军政大事,自己并不会否决,还要求大臣对待萧皇后如同对待自己一样恭敬领命。
到辽景帝病重时期,龙床上憋着最后一口气立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此时年方二十九岁的萧绰恭敬跪下领命“臣妾遵旨。”
所有大臣,包括继任者耶律隆绪,也就是未来的辽圣宗都没有任何反对。
耶律隆绪登基后,亲自率领群臣给母亲上尊号,号为“承天皇太后”。
“母亲,儿子全靠您领路了。”才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带着崇敬的眼光看着同样年轻的皇太后萧绰。
萧绰下意识想去抚摸儿子的头,但是看到对方头上的帝王冠冕改为轻轻摸了摸儿子的脸颊“放心,我们母子一定会把这大辽江山治理的更好”
她说到做到。
萧绰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让辽国从奴隶制国家朝封建制国家转化,还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
辽国刚刚恢复了太平,新旧政权平稳过渡,这时赵光义来了。
“报,宋人打来了宋人带着十万精兵打来了”
年幼的耶律隆绪还有些紧张,谁知萧绰沉稳的走到他的身侧,语气坚定“我们一起御驾亲征,我要亲自斩杀宋人,为我大辽祭旗”
年轻的太后带着小皇帝和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几乎是带上了辽国的全部家底。
这一战不仅牵动着全部辽国人的心,也牵动着天幕下赵匡胤和宋朝以前君臣的心。
“女人带兵,太后再厉害也不至于打赢吧”赵匡胤语气有些犹豫。
天幕明显是在夸这位萧太后,如果对方没有赢,
也不至于这般夸。但是大宋也不至于这么弱吧
刘彻狠狠皱眉“辽人好像也是外族人,叫什么契丹这宋人打不过契丹男人,连契丹女人都打不赢吗”
天幕已经放出了雍熙北伐的结局,这也是赵光义“一战封神”的经典时刻。
两军交战时刻,萧绰身披戎装,亲自上马斩杀敌人,带领的辽军气势雄浑,大败宋军,还打的赵光义乘坐驴车逃跑。
萧绰看到赵光义跑得飞快,眼看就要坐着驴车逃出战场,举起长弓,对着赵光义的背部,“嗖嗖嗖”,一发三连,直中屁股
赵匡胤气得捂住眼睛不想再看。
刘彻直骂“废物丢人”,这样的人竟然还是皇帝,这会不会让后人怀疑皇帝的战斗力都这么差
你既然不行搞什么御驾亲征,他不行也没说亲自去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