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已经是最后的提醒
伴随着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后续的大汉将军一个不如一个。
公元前101年,将军李陵战败被俘投降;公元前110年,李广利不但投降,还葬送了数万汉军,几乎是把大汉的有生力量一次性耗光
刘彻从听到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已经不悦了,再听到李陵、李广利的战败投降,气得怒不可赦,眼神犀利地看向李广
李陵还小不好计较,只能找李广。
至于李广利,这该不会也是李家人吧
李广哭丧着脸“陛下,老臣家中真没有李广利”
这人名字怎么跟他这么像,该不会让老百姓误会他投降吧
我一向不喜欢太过主观地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毕竟有些历史名人本身有争议,有功也有过。但是对于李广利,这位李夫人的外戚,他真得是没做一件好事
一边想把李夫人的儿子撺掇上位发动巫蛊之祸,搞死刘据和卫子夫,还让刘彻背了一个晚年昏庸的黑锅,一边葬送大汉十万大军,那可是骑兵知道骑兵多费钱吗他自己投降还娶匈奴王的女儿,自己家人被族灭,他家人真是倒八辈子血霉我哔他一个人
李广利投降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10年,旱灾;
第二年公元前109年,大寒,史料记载“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而李广利葬送了大汉的十万骑兵后,大汉连续遭遇天灾,哪有再生力量组织骑兵
甚至不少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在大旱大寒的相继侵袭下,更难煎熬。
就连李广利自己的家族,也因为他的投降被族灭。
尽管历史上李广利有过平大宛的功绩,但是综合评价依然是一位平庸的将领。而他的过,远远大于他的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甚至是自己家庭,都是一位野心勃勃、但是能力不足之人。
刘彻气愤之余还有些尴尬李夫人的外戚,听起来也是自己任用外戚的原因。
但是再想想卫青霍去病,刘彻再次挺起胸膛。
卫霍不也是外戚,怎么别人就这么优秀,李广利就不行
这是那李广利的问题,日后遇到绝对不重用
刘彻最大的错误,一个是轻信李广利,另一个就是忽视了董仲舒的提醒没有及时种冬小麦。
刘彻受限于时代,以为匈奴的土地可以好好种地
,却不知道,哪怕卫青霍去病可以把匈奴人赶出塞外,也改变不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这一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决定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差异,也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注定不会太高。
所以,刘彻即使迁移了中原百姓去种地,依然粮食不足,百姓民不聊生
晚年时期,刘彻下轮台罪己诏,同时,迎来了拯救大汉的功臣赵过
刘彻几乎是喜极而泣还好,他还有其他功臣,大汉还有救
在唐朝,李世民也在感慨
“都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但是他任用贤才从来不论出身。桑弘羊是商人之子,主父偃出身贫寒,卫青霍去病出身更是低微,汉武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赵过也是直接委以重任,朕要向他学习。”
dquo”
朱元璋比较淡定“朕分设南北榜,南北学子都可以录入朝廷为官,没有地方与门第之见,对大家都很公平。”
至于南北榜案中冤死的官员,是他们傻,死了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