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中,清廷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对太平天国依然在处处打击。
如此频繁的战争,军费从哪里来呢清廷的国库还有这么多钱吗
清廷只想着镇压,从来不会反省,自然也不会真正知道到底是哪里需要改变。
“是乱民的错”弘历一点也不觉得镇压乱民起义有什么问题,只觉得是乱民趁乱起义是不安分不老实。
就像大小金川叛乱一样,都是刁民
“什么收留难民,一收留就是八千人,这分明是想造反”
以统治者的眼光,这张积中的行为越看越可疑,更何况清朝本就是不允许民间百姓大量汇聚。
“没错,朝廷给过张积中投案自首的机会,他不去就说明心里有鬼”
朝廷之上有大臣附和,同样也有大臣沉默。
也有大臣反思在这所谓的乾隆盛世时期就有如此多的叛乱,当今朝廷真得没问题吗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之治时,有这么多农民起义吗
只是当着皇帝的面,自然是什么都不会表露出来。
在民间,百姓却是很能理解张积中,也能理解那些难民。
“到处跟洋人打仗,能有个地方躲避战火,而且那么多人多安全,也不用担心山里有野狼。”
“什么单独去投案,怎么能去,跟官府对抗能有什么好果子”
“一个人去了,不是受刑就是坐牢,结果还不都是一个死”
“反正搁我是不去的,我宁愿死在家里”
庶民本就畏惧官府,尤其是一个名声还不好、宁愿把兵力放在打压百姓也不愿意去对抗外国的官府,他们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一个人去搞什么投案交待。
日本原本也差一点错过,但是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及时做出彻底改革,并且成功地追赶了上来。
哪怕还没有明治维新,还是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已经在迅速学习西方,进行全方位的改制。
但是日本民间依然不满,认为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德川幕府出卖国家和人民,于是开始要求德川家族还政给天皇。
黄袍加身很有经验的赵匡胤直摇头“都这样了,清朝的将领还不如反了算了,反正也是废物皇帝,还不如孤儿寡母。”
孤儿寡母虽然无力掌控朝政,也没做什么昏庸抉择。
后世的那些昏君,真是连儿皇帝都不如。
1867年,“倒幕运动”成功,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即“大政奉还”;
1868年,德川幕府彻底垮台,明治天皇开始废除幕府,从各地收回大权,进行土地、地税改革,集大权于天皇一体。在后世也被视为“明治维新”的开端。
1871年,明治天皇派遣大臣进入西方社会考察,从此把西方先进的工业和制度一起引入日本。
从此,日本的进步几乎是一日千里。
德川幕府锁国期间,只与华夏和荷兰贸易往来,当时就有“兰学”,即学习荷兰文化。当时的大清火器落后,日本便学习的荷兰的火器。
德川幕府开港之后,产生了“英学”“法学”“德学”“美学”,被统称为“洋学”;
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大量翻译“洋学”的书籍,从方方面面开始进步。
比如医学方面,日本学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