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每日扛鼎,来训练力气。
从小的、轻一点的,不断增加。
高高举起,曲起手肘,再举起,是锻炼上臂;
抱着鼎下蹲,再站起来,是锻炼下肢。
一手提一只装满水的鼎,艰难地走到对面,把水倒入缸中,哪怕手臂颤抖了,依然一滴都不能洒出来。
洒出来就得重新提水,重新走。
“不合格,重来。”监督的小将铁面无情的宣布,士兵有再多怨言也不敢废话,只能老老实实返回,继续去提水。
一只只鼎提过去提过来,肌肉越来越发达,力气越来越大。
等到再次执剑或者拿刀时,力气大了许多,刀舞得虎虎生风,上战场与匈奴人对砍,终于不再有那种差点被撞飞的无力感。
顺便插一句题外话,除了军中多大力士,还有一位大家可能万万没想到的大力士
那就是孔子
我说明清时期的儒生到春秋战国要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可不是夸张,孔子是大力士是有史料证明的
首先,根据汉朝史书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照汉代的算法,孔子身高约为2米21。
而且孔子是山东人现代的山东人也是身高相当优越
两米高的壮士,能在战乱之中周游列国的壮士,可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吗
其次,列子说符说“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意思是,孔子先生是个能够双手托起城门的大力士
此外,在孔子开办的私人学校里,射、御、乐都是必修课。
论语子罕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孔子曾经倾向于“执御”,等于说擅长驭马驾车。
射箭、驭马驾车都需要强大的臂力,想想神射手吕布的臂力,再想想夏侯婴驾车的臂力,而且孔子还是老师,教授学生射箭驾驶和骑射,可能差吗
秦朝,淳于越第一个跳出来为孔圣人作证“没错孔圣人绝对不是后世的那种文弱之人孔子孟子荀子都不是我儒家也很能打的”
敢跟兵家作对的儒家,怎么可能不能打。
在大争之世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辩论着辩论着,火气上头就拔剑论战是常事,要是不能打,当什么当世显学
还有那嚷嚷着“百世之仇尤可报”的公羊学派,已经提起剑嚷嚷着要去后世教训那不孝儒生,辱没祖师
圣名,一时间咸阳宫无比热闹,嬴政眼神带着诡异的满足感。
人才太多了,而且各个武德充沛。
挺好,日后要打仗,文官也可以扔上战争。
一人才多用,非常妙
宋明清时期的部分儒生看着天幕故意放出的现代人画得孔子身高九尺的画像,再看看自己学堂和书斋挂着的孔圣人图,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信仰崩塌。
孔圣人,原来是这样吗
如果孔圣人如此武德充沛,那看到自己如此文弱,岂不是要提起马鞭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