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皇帝还在忧心用谁替换吴三桂,天幕给了他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秦良玉。相较于吴三桂,世代忠良的秦良玉守关自然更可靠。至于吴三桂,现在处置只会引起与吴三桂一类人的恐慌,故此也不能因天幕降罪,可令其去对付李自成。
吴三桂换防后,就不再有引清军入关的机会,而他与李自成有嫌隙,不用担心其倒向李自成。
在天幕指点下,朱由检暂时有了一些敢用的文臣武将,又软硬皆施从京中富贵之家弄到了些军资,暂解了国库空虚的窘境,将一些紧要之处的军饷发下去,解得一时之围,安抚军心。
至于百姓,天幕所言的高产作物马铃薯、红薯和玉米,大明皆已有了,都不需要皇帝兑换粮种。天幕宣传下,百姓已知这些高产作物的妙处,朝廷只要将粮种送到各地,互通有无,不需宣传就有百姓为了活命主动去种。
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不长,只要一波成熟,便可极大缓解饥荒。虽然社会矛盾不会就此消失,大明的危机不可能因此过去,但百姓能多些活路,少饿死些人,朝廷也就有了喘息之机。
“后金退兵后,秦良玉归乡,随行作战的侄儿秦翼明奉命驻扎在了京畿附近。再说京都之围前,督师孙承宗被朝中大臣弹劾,被迫精兵简将,而用于防备清军的关锦防线被新上任的督师高第所破坏。”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越是风雨飘渺的末路王朝,内斗越是厉害。比如京师之围后,解救京师的将领之一袁崇焕迅速被魏忠贤余党弹劾,后金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误中离间计,认为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将之凌迟,家眷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结果袁崇焕太穷了,朝廷什么都没抄到。袁崇焕此人行事确有争议,比如擅杀岛帅毛文龙但与金有密谋不至于。明史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误杀。这两杀对于风雨飘渺的大明王朝而言,都是不合时宜的雪上加霜。”
朱由检微愣,前段时间确实不少人弹劾袁崇焕,他也因此对袁崇焕生了疑心,只不曾发现这些人竟是魏忠贤的人。然天幕说此时不该杀袁崇焕,他也不得不考虑,与另一位后期的崇祯一般,朱由检想到了用天幕盖章的忠臣去守边关防备后金。
“不管毛文龙和袁崇焕因何被杀,反正金人是很高兴。除却后金崛起,朝廷内讧严重减少驻守边关的将兵,防线被自己人破坏,未尝不是永平四城失守,京师被围的原因之一。”
“京都之围后,袁崇焕被弹劾后,崇祯皇帝再次启用孙承宗。孙承宗担起重任后准备在辽东修复大凌河重新构建防线。但因边关随时可能遭遇后金袭击,加上之前精兵简将,导致兵力调配不足,工程缓慢。”
“秦良玉知晓后,与其侄秦翼明率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石砫兵驻守大凌河,确保了大凌河的修复工程如期竣工。”
听到这里不止皇帝,就连孙承宗等将领也松了一口气。面对辽东艰难的局面,谁不喜欢这样的神队友,然而孙承宗不知道,很快就有这样的笨蛋了
“崇祯六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和媳妇张凤仪奉命分兵,石柱营参将张凤仪陷于河南侯家庄孤军无援,奋战至死。在目睹兄弟一一战死后,秦良玉又不得不开始承受晚辈在她之前战死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