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长安日报是一份正经的报纸,不能这么对它。可以再办一份报纸专门干这个嘛。名字李承乾都想好了,就叫长安文化报。
不过他后来大概是有些忙,就把此事抛到了脑后,直到这回才又想起来,登时觉得这是个缓解科举问题的好办法。
糊名短时间内做不到,行卷不是李承乾能控制的,幸而科举还会参考学生的名声,倒可以在这个上头下点功夫。
长安文化报就将给天下学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出身世家还是寒门,都可以向报社投稿,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诗歌、文章、书画等等,报社将从中选取最优秀的刊登。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这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表现亮眼,被贵人看中提携一一也不无可能,就算没有这样的机遇,最起码能刷一刷名声,考中的机会大一些。
有长安日报珠玉在前,长安文化报只要别太拉胯,关注的人肯定少不了,刷名声可比参加各种文会容易多了
李承乾对欧阳询道“先生掌管长安日报,经验丰富,这事儿交给你我最放心了。”
欧阳询听李承乾说完,也觉得用长安文化报应对科举不公的想法不错,但是让他负责
欧阳询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了两步,低头作揖,展示自己灰白的头发,苦笑道“殿下的主意甚好,只是下臣已经年老,管着长安日报都有点力不从心,实在没有精力再建一份新报纸啦”
欧阳询加工作量拒绝了哈
李承乾“”
说起来欧阳询年纪是不小了,他已经年逾七十,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大唐早就可以被称为老叟。
但欧阳询保养得很好,腰不疼腿不抖,每天还能站着练一个多时辰的书法,哪有力不从心的样子啦
不过长安日报的杂事是有点
多哈
李承乾看看欧阳询布满皱纹,老态毕现的脸,有点心虚地想。到了欧阳询这个年纪,都应该在家接受子孙奉养,安享晚年了,还让他做这么多工作,好像是有点不太好
欧阳询“殿下尽可以找其他合适的人办长安文化报,下臣可以从旁辅助。”
“好吧”李承乾大声应下。
随即又开始犯愁,他一直想的都是让欧阳询办这件事,根本没考虑其他人,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谁合适。
这事又耽误不得,每年一月举行春闱,现在已经快要过年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要创办一份新的报纸,还要达到帮学子扬名的目的,时间上有点紧。
正在李承乾犯愁之际,一直默默旁观的萧瑀突然道“下臣愿为殿下分忧。”
李承乾眼睛一亮“你有合适的人推荐吗”
“”萧瑀被噎了一下,颇为无语地解释,“下臣愿意督管长安文化报。”
李承乾“额”
这不合适吧
欧阳询嗤笑一声“科举不公平就是世家搞的鬼,你来管长安文化报,是不是要办成世家的专属报纸啊”
“欧阳老儿休得胡言科举不公乃是制度之过,并非世家一族之祸,且下臣虽出自世家,但既然身处朝堂,自然事事以朝廷为先。若掌管长安文化报,必定尽心竭力替大唐选拔人才,绝不会因身份有所偏颇”
后面这几句是对李承乾说的。
李承乾当然相信这句话,不说别的,就萧瑀那“搅屎棍”的名声,不就是因为太过刚硬耿直的缘故吗
李世民也说他是难得的忠诚之人,因此虽然几次被“搅屎棍”搅和得想罢免他算了,眼不见心不烦,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但长安文化报与其他政务不同,几乎可以预见,以后会有很多人想要走门路,让自家子侄登报扬名,萧瑀与世家牵连颇深,真的能完全保持中立吗
其他世家可以拒绝,那生养他的兰陵萧氏呢
一旦主事人有了偏颇,长安文化报可能又要沦为世家的玩物。李承乾好不容易想到的好主意,可不想为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最后还是拒绝了萧瑀,表示自己还要考虑一下。
萧瑀有些失望,拱手道“若殿下找不到合适人选,下臣随时愿意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