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静肃,只有厚重竹简搁于案头的碰撞声,带着钝重的力量。
许嬷直言“殿外天寒,皇后娘娘为皇上赏雪已有两个时辰了,娘娘体弱,还请皇上准允老奴带娘娘回宫思过。”
“她思什么过”
大殿高处传来清冷之音。
波澜不惊,却有一种近乎雪虐风饕的疏冷。
许嬷不予争辩,只伏低叩拜“求皇上开恩。”
啪嗒。
竹简被凌空扔到案上。
除此之外,静肃之中嗤笑声盘踞高处,透出一股刻入骨髓的漠然。
“皇后清闲,朕就命她赏个雪,你们能急成这样。你瞧朕忙成什么样。”
许嬷微微昂起低垂头颅,瞥一眼。
就这也叫忙
那御案上不过两三道奏疏。
而御案后的帝王浑身慵懒地倚在龙椅中,长腿交叠,黑靴懒漫搁在御案上,身下还燃着暖和炭火。
他姿态浪肆不羁,骨节匀称的手指展一份长长奏疏,正遮住龙颜。懒得看,随意凌空一扔。
啪嗒一声响,露出被竹简遮住的一张脸。
面貌犹如音色,恰似十二月的寒天雪域。
也不过二十又三,这份龙颜却有寒潭深处淬过的坚冷不摧。
睥睨着许嬷这道抬眼,他眼底漫不经心,生出一股恣肆笑意。
自御案到玉阶下,蜿蜒跪了十二名太监与几个学士。那些学士是科考中戚延自己选出来的天子门生,论学问并不清楚,倒是个个马屁一流。
此刻个个怀里都捂着份奏疏。
为首的两个太监与学士从衣襟里取出奏疏,小心翼翼呈上,谄媚得不讨好一点就要掉命似的。
只是戚延皱起眉,才接过便随手一扔“没捂热。”
他今日被一帮老臣逼着批阅奏疏,嫌冬日里的竹简冷冰冰的,要他们捂热乎才肯看。
为首的太监诚惶诚恐,不住磕头喊知错。
许嬷垂下眼,这无动于衷之下,呈出了太后印鉴。
“此乃太后离宫时所托印鉴,见此印如太后亲临,请皇上念在皇后娘娘年轻体弱的份上,让奴婢带娘娘回宫思过。”
印鉴呈于手中,许嬷挺直脊背,只垂避着视线。
戚延却是漫不经心一笑。
他生着与太后极似的五官,先皇英姿与太后风华都在这张脸上完美呈现。
用一句英隽俊朗,丰神恣肆不过为。
只是那一双桃花眼多情却肃冷,那漆黑的瞳孔里,恍似一股颠覆朝纲的叛逆霍乱。
这印鉴他甚至连看都懒得看。
懒懒散散地抬手,跪在玉阶下的太监忙掏出怀中捂热的奏疏呈上。
他却极不耐地皱眉“谁汗臭”
那小太监脸色惨白,直呼是今日才换的差袍。
戚延厌恶地扔了那卷奏疏。
长长竹简就在许嬷身前摊开,墨色字迹书写着州郡民生,那是一方父母官为天灾中患难百姓祈求帝王遣政安顿。
殿中鸦默雀静。
亲卫在戚延不耐眼神下,一左一右钳住许嬷两臂,不顾她反抗架到了殿外去。
许嬷只得隔着门跪地高呼,无非是些连太后都不放在眼里,等太后回宫势必会有轩然大波这一类的话。
但许嬷也知这些威胁无用,想到打感情牌。
“您也曾真真切切护过娘娘,那年她入宫时才五岁。您为护她,做的那些举国皆知,皇上可还记得”
“皇后娘娘贵体柔弱,实在经不起时下寒气。”
“当年您对那小姑娘一见欢喜,求您念在那儿时的情分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