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被调去负责“星梦计划”之后,祝慈这边负责剧本筛选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减少,反而新招了不少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爆发出了惊人的效率。
祝慈现在每周都会召开一次统筹会,针对最新接触的这些剧本展开讨论,分析它们的优劣。
经历过时云珠这样牵动人心的角色,再加上这些年眼界与鉴赏水平的提升,祝慈对下一部戏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深度和厚度,同时还要让她看到突破的可能。
到了祝慈这个地位,她完全可以接一两部造型精致、人设讨喜、没那么复杂的剧本,舒舒服服地拍上两三个月,就有大笔片酬到账,播出后吸粉更容易,也不会影响她打下的基础。
但她毫不犹豫的将这种做法ass掉了,因为这是在自绝生路。
绝对不是在夸张,演员这个行业很难接受到市场的即时反馈,从决定接下一个角色,到正式拍摄,再到制作、送审、播出,一两年就过去了。
因此,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在一个演员的职业生涯中,又有多少次试错机会呢
有的人知道自己资质平平,会选择全年无休,无缝进组,以量取胜,只要有一部戏迎来关注,就是值得的,这种方法倒也不算错。
但对祝慈这样有天赋有资质的演员来说,如果沉溺在舒适区,不去思考如何挑战更上一层楼的表演方式,会逐渐消耗掉身上的灵气和表达欲,这是最致命的打击。
好的表演是一个反复燃烧自己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可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能够长存于大银幕的代表性角色。
祝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选戏原则就是宁缺毋滥,她要选择“我想要的”。
近几年,影视剧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丰满了许多,不再局限于爱情和柴米油盐,有了更多可能性。
祝慈在看剧本的时候,感触最为明显。
送到她这里的剧本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品,女主角们有的是老谋深算,一心想要上位的野心家;有的是人生目标只有赚钱,道德感不怎么高的投机者;有的是身处绝境仍不放弃,悲剧命运的反抗者
这些剧本从各个角度上来说都很优秀,但不是和她之前的角色有所重复,就是综合来看对她加成有限,只能遗憾拒绝。
持续不断地研判、讨论、拒绝,周而复始,团队的小伙伴们不免有些急躁,祝慈倒是很沉得住气。
她在这期间安安稳稳地写完了论文初稿,结合了自己这么多年来表演方式的变化与心得。
不忙的时候,她会看看参赛者们新投递的短片作品,既是在选拔新人,也是一种放松。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过完年,2月份的时候,计卫英联系了她。
“小慈,我这有个正在构想的新剧本,你想不想听啊”认识快十年,计卫英却几乎没怎么变,依旧爽朗亲切。
这可是一手带她入圈的启蒙者,祝慈当然不会拒绝,一口答应下来。
两人的见面地点没有定在高雅清净的茶室或者私房菜馆,而是定在了一家影视制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