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略略垂眸,不知在想什么。
常乐飞速掠过刘基苍老的面颊,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主动回到皇帝的眼皮子底,我很老实,请皇帝放我一条生路。”
倒是与史书记载的一样,只是不知道原历史里,朱标有没有过上门探望。
且原历史里,朱元璋可没有因为他回到京师,就饶他一命。
半晌,朱标抬眸,“标愿尽我所能”
他太了解自家老爹,此时此刻,他给不出准话。
刘基起身,跪地拜谢,“多谢太子”
翌日早朝结束,皇家父子一前一后,自奉天殿回乾清宫。
朱元璋双手背后,似闲聊道,“昨日休沐,标儿出宫玩了”
朱标微微躬身,“儿子去了船厂,炮厂”
微顿片刻,他看眼老爹的背影,接着道,“也顺路去探望了刘先生。”
朱元璋步伐未停,轻描淡写发了声,“哦”
老爹语意未明,朱标谨慎措辞,“先生熟知天文,历法,尤精象纬之学算卦,儿子向其讨教出海东征遇风暴的应对之法。”
闻言,朱元璋似是来了兴致,他回头看眼儿子,“刘先生如何说”
朱标略作停顿,似是回忆,后道,“先生言,六、七、八月,乃风暴盛行之时,改为春季出征即可。”
朱元璋“刘先生乃奇才。”
他语气里,有点阴阳怪气,朱标默默闭嘴。
过了一会,朱元璋又问,“标儿的意思是,年后东讨倭寇”
如今已是十一月,年后回春,不过两三月而已。
朱标摇了摇头,“我军所制海船,所训海员,皆未成型,年后出征,实乃仓促,不若先于沿海地区布置卫所,先于近海巡行捕捉倭寇。”
乾清宫内摆着炭盆,父子两人由宫人伺候着脱了披风。
朱标立在殿中央,继续道,“如此既可以实战训练海军,也可进一步熟悉倭国之人,以备来日东征。”
朱元璋皱眉思索片刻,也没发表意见,只道,“东征之事,稍后再议,标儿先看今日的奏折吧。”
朱标拱手应是,却没立即回到自个位置,仍然立在殿中,似是还有话说。
朱元璋却是一反常态没问原因,殿内一时之间安静了下来。
朱标抬眸,看着端坐御案的父皇,道,“儿子想求您给个恩典”
朱元璋曲起手指,敲击桌面,一声接着一声。
朱标垂首,“刘先生年事已高,请您允儿子携太医为其诊治。”
朱元璋似乎很惊讶,“刘基病了”
朱标“刘先生形销骨立,已然百病缠身。”
倘若爹同意太医前往,一来表示他愿意许刘基寿终正寝,二来仍不可罢休的胡惟庸等人,也能忌惮三分。
可朱元璋轻叹了声,却道,“朝堂诸事繁忙,朕抽不出开身,不如让右丞相胡惟庸代为探视吧。”
朱标“”
胡惟庸去,确定是探视,而不是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