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真是对不住,我们这里没有多余的桌子了”
“那我跟他们挤”看到三人的颜值后,那人说“算了,我在门口蹲着吃,你给我弄上,我也要吃他们这样的”
“我也要,我要辣的,多放辣”
店家点头“是是是。”
纵使没有辣椒,他就是现买也要买回来。
最终人越来越多,店家不得不轻邻居把家里人叫过来一起帮忙。
等忙到天黑打烊,他望着钱箱子里高高的一堆银两和铜钱发呆。
“就这么成了”
他家媳妇带着三个孩子火急火燎冲进来“刚才那位客人呢”
“他们吃完就走了啊。”
女子将买回来的大料放在桌子上,遗憾地叹息“哎呀,大家都说刚才那三人中的女子是当今女帝呢早知道是女帝,咱们就该当面谢谢女帝陛下,陛下百忙之中,还来照顾咱们的生意”
男子听得懵了,直后悔“我就说,这三个人怎么这么怪,尤其是那女子,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总觉得她不该来咱们这种小店。当时就应该多赠女帝一些面食的。”
女子也道“是呀,女帝真是勤政为民的好帝王,算啦,下一次吧,如果女帝还来咱们这里。”
很快新年就过去了。
郁锦音在这个冬天帝王休息的节日里,感受到了来自民间各方百姓的厚爱
各个部门都来送礼,不是亲自送礼,而是替百姓转送,有些人是在半路上遇到百姓,然后被百姓大着胆子央求转送陛下礼物,还有的直接来敲谕鼓,把自家的各种宝贝送到殿上来。
这不是什么大事,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这段时间如此,郁锦音叫王公公把礼收好,如果是美食,就送到太女帝那里一起尝尝鲜,是摆件就放入国库。
年假后,吏部第一次张贴了新的科考制度。
呈上来给女帝看后,女帝提出一个建议“普及科举教育一直到秀才,毕不了业有三次补考机会。”
吏部想了想,他都把录取率从两万比一降到了十比一上,再降也没什么了。
再说了,补考就补考吧,考的人多了还能创收。
第二个制度,则是郁锦音指名的改革科举不再限男女。
吏部也认了。
女帝都出现了,还有女人不被允许读书这就说不过去。
第三个制度则需要花一点时间了,需要增加新的科目。
但是吏部拿不定主意。
“陛下,根据臣等的统计,现在北朝上下一共有新生职业三十大种,五百个小类,如果要按照职业来增加可靠科目,是不是有点太多单单拟定书的内容可能就需要花费一年半载,还要再抄录,破费时间。”
另一位大臣也说“等这本书出来后,可能就有新的发明,会有新的定律被发现,这样是不是太浪费纸张了北朝虽然富庶了,但是纸笔仍然被读书人奉为至宝。而且读书门槛放低,重新抄录书籍的工程量比在全北朝种树还要繁重。”
“陛下,种树种不过来,咱们还可以给百姓发银子,让百姓来做,这抄书抄不过来,百姓也没有办法帮忙呀给学子用的书,字迹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女帝等所有人发表完意见后,道“那就发个启示,让全朝的百姓一起想办法。”
大臣们“”
其实他们早就知道女帝的小飞上面有一种叫做光刻的东西,抄录一本书只需要几息的时间,大臣们百般暗示,女帝就是不允许,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想不出来就让全天下的人一起想办法这,大臣们都想不出来的事,百姓就能解决吗
这可是抄书啊哪里是平民百姓能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