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立长,自然是嫡长优先。
一旦皇长子的母族出事,这多半就是皇长子出局。
在宋太后想来皇帝一定不会想册立母族是罪臣的皇长子。
一旦皇长子上位,万一宏武帝百年之后,皇长子要替母族翻案的话,到时候把九泉之下的天子体面搁哪。
可不翻案,顶着母族罪臣的身份,这就太容易出纰漏。
“一切听姑母的。”宋贤妃这会儿温柔小意,全程就一幅依着宋太后的主张。
长寿宫。
钱淑妃一来后,她就扑到钱太后跟前哭诉。钱淑妃说道“姑母,您得救一救侄女的父亲和兄长。他们如果出事,茂鼎又怎么办。”
这会儿钱淑妃想到的就是皇长子不能受拖累。
“往常他们惹事时,你怎么不劝一劝。他们已经铸出大错,国法无情,哀家也没有什么法子救人。”钱太后又不傻。
虽然都是钱家人。钱太后是主脉,钱淑妃偏房支脉。
钱太后当然不会顶着朝堂上的巨大压力去拉一把。指不定钱淑妃的娘家人没有拉拔出来,还把钱太后的娘家人给陷进去。
虽然都是一个家族的女子。在钱太后的心里,这亲人也是要分一个亲疏远近的。
在宫廷之内,钱太后乐意庇护一下钱淑妃。钱太后只是想让人觉得她有情。无情无义,真小人也。这等人会让人疏远和害怕。
钱太后是天子嫡母,她不想让天子误会一些东西。钱淑妃这些年里得着钱太后的庇护,落在钱太后眼中就是日子过得太顺心,这才会光长年纪,不长脑子。
“可是,可是”钱淑妃嗫嚅半天,她还是说不出更多的话语。
钱淑妃的心头也是害怕的。偏这一回的事情她真的脱不开干系。
出嫁的女儿和生她养她的娘家又哪里真能脱开干系。
宫廷里的妃嫔也一样。钱淑妃如今想抱一抱钱太后的大腿。可惜钱太后很冷静,钱太后只想静观其变。
长寿宫里,钱淑妃在钱太后这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她又去一趟泰和宫。
钱淑妃离开时,钱太后就小声的叮嘱几句。
出嫁女按说不是谋逆这等大罪,一般不会跟娘家归为一罪。
奈何钱淑妃不想让人说她无情无义,她就只能在皇帝跟前替娘家求情。甭管真情又或假义,钱淑妃的态度得给出来。
至于大义灭亲
这一般人
还是做不出来的。
儒家讲究亲亲相隐,
真是做出大义灭亲,
虽然嘴里能说一说官面堂皇的理由,国法在前,亲情在后,国法是大义,亲情是小义。
这等话就骗一骗傻子。真信的,纯粹没有。
一旦做出大义灭亲的事情,在这一个时代的伦理道德里面这一个人就会被传为无情无义,在世人眼中就会成为一个一心为了前程而不择手段的奸佞小人。
泰和宫,御书房。
卫谨公公把钱淑妃跪在殿外求情的事情一讲。李恒听后,只吩咐话,说道“传朕口谕,淑妃禁闭玉衡宫思过。”
至于什么时候解除禁闭,皇帝没提。卫谨公公也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