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4 / 8)

真正想靠着文官上位,不是世家豪族就是难。

“我懂,叔伯也想劝我随爹一样建功立业,承承门楣,耀祖扬宗。”贾二郎笑道“我会努力,如今多学文跟学武一样,文武双全,不偏门于哪一样。”

“小郎君,这世道哪有什么文武双全,都是豪族相互吹捧出来的。学文要时间,学武也要时间。这一头学好了,那一头必然就会差。真是两样努力,九成九的人都是两样会一点,半罐子水晃当。”这是粟地主的人生哲学。

学得不好,半罐子墨水的一摇是晃当当。

贾二郎笑道“那我且先学一学。”对于贾二郎而言,他想都学一学。甭管结果如何,至少他会很努力。先试一试,哪一样更努力,更能出成果。

“成吧。”粟地主见着劝不住,他就说道“隔避乡里的村学要开了。小郎君你就学,这一回便去村学里读一读。唉。”

粟地主知道,真是农忙夏收让这贾家小郎君锻炼一下还成。不可能真让这一位就是下地干活。

人家是要做读书郎的人,家里还有当官的爹。粟地主心头总有顾忌。

当然也是粟地主的长孙也在隔壁的村学念书,如今正好跟贾小郎君一道。

粟地主的长孙有学名,叫胜。粟胜的年岁跟贾二郎一样大,都是七岁的儿郎。

不同按着如今的辈份一算,粟胜唤贾二郎一声贾二叔。

贾二郎附读一事,粟地主去村学请教过。

有粟地主说情,加之也讲一讲贾二郎的背景。隔壁村学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于是贾二郎入学一样顺顺利利。

村学教导的东西挺简单,至少对于贾二郎如此。

不过老师在考校一番后,贾二郎换了班。贾二郎也听起老师教导的小班,给开一开小灶。

在村学的日子挺轻省。粟地家的日子更轻省。毕竟进学了,不再是忙碌农活的时候。

贾二郎发现这等日子挺有趣。他陪着年岁相当的粟胜,他们一起去读书,有空闲时就一起去放牛。

村上的小儿郎们真正进学的不多,放牛时,小儿郎们还会问一问粟胜读书的事情。

至于问一问,也便是问一问。这些不读书的小儿郎们的乐趣更是多种多样。

下河摸鱼,上树摘野果子,挖陷井套兔子等等。

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村上的热闹也多。当然这是农闲时候。

农忙的时候又不同。贾二郎参加过一回印象深刻。半大的孩子也当一个劳力使唤。

至于成年人更把自己当大牲口使唤。至于真正的牲口,一般人家是没有的。能买了牲口的人家都是富裕户。

在农人眼中,牲口可是贵重的物品。那跟传家宝一样的重要。有时候人吃不好,牲口是万万不能饿着的。

在粟地主家的日子,贾二郎见识到民间的风光。

自耕农的欢喜与忧愁,一切全是围着田地的收成。喜与乐,悲与欢,全离不开这一片土地。

土地就像是农人的根,根在哪儿,家在哪儿,祖宗们也便是埋在哪儿。

宏武二十七年,夏过,秋来。仲秋来临,南吕之月。

京都皇城,长乐宫。十五这一日,贾祤领着妃嫔们去给慈乐皇太后请安。

在请安结束时,皇太后留了儿媳贾祤谈话。

宋太后跟儿媳问道“皇后,马上就中秋,这等月圆人圆的时候烨儿也不回宫烨儿出去是不是太久了。”

宋太后一问话,贾祤就低头,她的声音有一点闷闷的。贾祤压低语气,她回道“回禀母后,烨儿去年就出宫,如今秋一来,这”

话到这儿,贾祤觉得自己蕴酿的情绪足够。于是她抬头,她的眼框子红通通的,就像是要哭一场一样。

“母后,儿媳也想念烨儿。”贾祤这话真的,她真想念嫡长子。孩子不在跟前,当娘的哪能不牵挂。

最新小说: 念慈陈长生 宴别枝 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 惊悚:从副本中拯救绝望少女开始 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们的菟丝花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 战神崛起叶无缺玉娇雪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红尘医圣陈飞林秋涵 赵平李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