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八号,林双顺来我家提过合伙的话题,我听说他那个眼镜片是在私人小作坊里加工的,就劝我二哥打消跟他合作的念头。劣质镜片对视力的损伤很大,我家虽不富裕,却不会赚这种昧良心的钱。我二哥当时也答应了。”
“你们兄弟间私下说的话,不能作为证词。”年轻民警摇头。
“那库管员是林双顺的人,他的话就能作为证词了”
年轻民警耐心有限,摆手说“我们有自己的办案流程,不会冤枉了好人,也不会放过坏人。同志,您要是没有其他线索要,就先回去等消息吧。事情查清楚后,我们会马上放人的。”
狄思科向身后招招手,将等在门口的小六喊了过来。
“同志,这是我妹妹,自从我二哥开始去劲松进货,她都跟在我二哥身边负责记账。”
只是最近要开学了,狄思科让她复习外语,争取以后飞国际航线,所以这次她就留在家里学习,没跟着二哥一起进货。
狄思慧将她记账用的账本交给那个老民警。
“二哥每次进货,我都做了记录,上面有镜架款式、颜色、数量和批发价。”狄思慧在某一页的最底部点了点,“这后面有库管员的签名。”
老民警皱眉翻看那本账册。
按照这上面的记录,狄思强从八月份开始,从林双顺那里进过两次货。
每次拿货量都很大,款式有十几种,但都是单价比较低廉的便宜镜架。
这本账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而且也不排除,他家人听说狄思强被关押后,临时制作一本假账的可能。
狄思科等他看完了账本,才说“要是林双顺那边有出库记录,您可以拿去对照一下。另外,不知我二哥录口供的时候,是否跟您提过,他只从林双顺这里拿镜架,镜片是从其他渠道购买的”
老民警摇摇头,他们关注的重点一直在那批走私镜架上,这个倒是没提过。
“我二哥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他这人心软讲义气,否则也不会想着用分销眼镜的办法,为那些没工作的朋友找个营生了。”狄思科开始往二哥脸上贴金。
“他听说小作坊里生产的眼镜片不合格,全然不顾屈光率、折射度、化学稳定性能这些关键参数,就打消了从那村子里购买眼镜片的想法。另外找关系,联系到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国营眼镜厂。”
老民警问“您说的
眼镜厂叫什么名字具体地址在哪儿”
dquo”
狄思科摇头说,“那是他自己找的门路。国营眼镜厂的镜片质量好,但价格高,而且镜架的款式太陈旧了,消费者不买账。所以我二哥都是从劲松那边批发南方的眼镜架,送去国营眼镜厂加工组装镜片的。”
狄思慧焦急地插话说“警察叔叔,我二哥不可能买那些走私眼镜架走私镜架上面有商标,比国产镜架卖得贵。他在国营厂购买镜片的价格比小作坊高一倍,再配上很贵的眼镜架,一副眼镜的成本太高了,在大街上根本就卖不出去。有这个钱,人家都去商店买了。”
老民警手心下压,提醒她冷静,思忖着说“对于你刚才介绍的情况,我们会去核实的。不过,没有购买走私镜架,不代表他就没问题了。那林双顺仓库里的眼镜架,都是劣质商品,消费者买回去戴不了几天就坏了。”
见他松了口,狄思科忙说“您可以跟那国营厂联系一下,我二哥送去了多少眼镜架,镜架是什么规格的,他们肯定都有记录。双方既然要长期合作,应该也会保存一些样品。”
甭管是什么罪名,只要不是走私罪就成,他二哥没往眼镜上贴商标,算不上售假,顶多算是产品质量不过关。
至于他那些兄弟拿去分销的时候,有没有往上面贴商标,那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民警同志见他们说得信誓旦旦,而且狄思科的身份还是大学生,可信度比狄思强高多了,便拿着他们的证据去核实了。
狄思科等人在派出所等待调查结果,一直等到快九点,才看到二哥被民警同志带了出来。
“我们暂时排除了狄思强的走私嫌疑,但是他批发售卖劣质商品却是事实。”老民警在狄思强肩上拍了拍说,“做生意找合伙人很关键,林双顺那边全是劣质货,你跟这样的人合作,能有什么好结果”
狄思强只觉自己挺冤枉,跟他们说也说不通。
劲松那边是全市最大的眼镜帮,要买便宜眼镜就得去那边,而且几乎所有批发商的货源和质量都差不多。
林双顺跟大哥是同学,跟他也算是朋友,他在林双顺那里可以先提货后付款。
他都提过两次货了,至今还没给人家林双顺付过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