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这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尝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再尝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最后尝一口。喝完了。
太子回神我果子露呢可能是算账的时候顺手喝掉了吧,算了不重要。」
「啊啊啊我需要一个太太快点给我画我要看漫画」
「我去我去我去」
「楼上怎么了又发生啥了」
「没有人去看起居录吗始皇帝一朝的起居录放出来了啊」
「啥时候的事情」
「就和史菅那两本一起放出来的,你们没发现吗」
「我靠,我光顾着史官了,还真没发现这个」
「等等,我好像看过了。大家好我是个傻子,我刚刚给你们分享的几个故事原来不是随笔里的,是起居录里的。」
「噗这都能搞混」
「搞混很正常啦,全是史菅写的,措辞都一个风格。而且都是古代的文字作品,你知道的,文言文。如果都在记录八卦的话,这谁能分清哪个是起居录里的,哪个是随笔里的」
「而且重点是,秦朝初期因为纸张的发明,大家从被迫言简意赅里解放了出来。研究过战国末年的竹简和秦初的纸质文章就会发现,简直就是社恐变话痨。」
「是的,秦初的作品都写的挺详细的,很少有需要人猜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只要字都认识,好些话就跟口语聊天差不多,就算文绉绉的部分结合上下文也理解。」
「别太妖魔化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了,你看看孟子里的几个名篇,其实和口语的差别也就是更正式一些,很多话都非常简单易懂的。」
「我也感觉,有些后头的朝代反而写文章特别生涩难懂。后来我去琢磨了一下,发现是辞藻越来越华丽了,还有就是好多人喜欢自创一些词语。」
「先秦也就是生僻字让人难懂,后头那是说话方式让人难懂。」
「也不一定,先秦有些古籍太简略了,普通人还是很难看懂的。但看看能看懂的那部分,应该可以猜到古人说话也不是时时刻刻之乎者也。」
「怎么聊起书面文字和口语的演变了没有关心起居录吗」
「我关心我关心,我说之前的故事怎么都是太子的,明明我去翻史菅随笔的时候就没看到几篇写太子的故事,我还以为是开的网站有问题。」
「太子的故事在起居录里都记过了,史官肯定不会再记一次。除非起居录里有些细节他不方便记录,或者他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太子把手烫了那章,史菅就在随笔里吐槽太子最多三岁。」
「那确实是起居录里没法写的,总不能记完这件事之后,最后跟一句“臣史菅以为太子最多三岁”吧」
「哈哈哈哈那史菅明天就可以不用来上职了。」
「其实我在史菅传里看到过和太子有关的补充说明,还蛮多的。所以史官其实是把绝大多数对太子的吐槽都放到自传里写了,没写在随笔里。」
「不,史官是把所有都写到自传里了。我服了,你们在网站里翻了半天,都没发现烫手那章应该归入传记吗那根本不是随笔的内容啊」
「」
一群人纷纷跑去仔细查看。
还真是,那个故事一直被错误归入了随笔的章节,在如今的随笔全集里没有找到。反而是搜索史菅自传能够搜到,可见之前是被错认了。
但是因为大家以前都是在合集里看这个小故事的,脑海里下意识默认这就是八卦随笔里的篇章,根本没去求证过。
「史菅的自传总不能是别人写的,而自传里的章节能被错误归纳,证明随笔肯定也是史菅写的了。」
「你们都在关心史菅,只有我关心起居录,看这里。我在起居录里发现了宝藏,里头居然夹了一张棋局。」
「什么棋局」
「就是始皇和扶苏对弈的棋局,史菅详细记录了两人的落子顺序,最后画了一张终局的图片。」
因为是夹在一堆文字记录里少见的图片,那人翻找时就一下子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