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始皇一十八年,也就是大一统三年为例。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互相间没什么联系。或者说,我们理解的方向错误了。
第一件事是秦始皇第一次巡游途中于泰山封禅,期间会见了徐福。对方提出海外有仙山,可以出海寻仙。当时始皇帝是拒绝的,认为仙神之说虚无缥缈。
紧接着,史官记载就变成了太子中毒病重,身体垮了。虽然毒解了,却从此变成了一个病秧子。
接下来记载的第三件事,就是帝招徐福,询问仙山一事。并且给他派了人手送了金银,支持他出海寻仙。
大家发现没有太子中毒之后始皇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一点在过往的史学界引起过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太子出事是导致始皇帝态度改变的原因,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碰巧,其实是徐福想法子慢慢说动了始皇。
公屏
「支持因果论的人比较多,主要这也太巧了,而且这里头有逻辑能说得通的。
主流观点是太子不行了,大秦眼看后继无人,所以始皇帝决定还是自己多活两年。要是自己能长生不老最好,不行也得撑到孙子长成、直接让孙子顶上。」
「但其实那个时候秦三世桥松还是个小屁孩吧,看不出来以后能不能当个好皇帝。反正更多人还是支持长生的说法,觉得始皇是为了自己求的仙。」
「确实,不然万一孙子也出了状况,那可咋整指望谁都不如指望自己,古人也是蛮现实的。」
「结果谁能想到呢,始皇帝是因为太子求仙的不
假,但不是因为放弃太子决定自己上,而是想找仙药来给孩子治病。」
「幻视一个孩子被诊断为患了绝症的老父亲,拿着毕生积蓄去求骗子帮他弄来神药给孩子治病。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现代这种事情还蛮多的,好多父母其实知道对方是骗子,可为了追求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还是宁愿给骗子送钱。」
「哎,想想就辛酸。」
「所以还是骗子最可恶太子杀得好野史说他把徐福抓回来凌迟了,正史只说是处死没说怎么处死的。
既然正史没写,我猜就是凌迟。因为担心直接写会影响扶苏的形象,这才含糊成了“处死”。」
主持人下麦了,第一个人顶上
那我就接着后面说了,后头的记载里有关寻仙的还有好几处。一开始徐福的寻仙没什么结果,于是派了卢生去寻仙,结果卢生找回来个“亡秦者胡也”的图书。
然后后面的记载就很有意思了,我们之前这一直都没往这里想。紧跟在卢生记载后面的,一共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始皇帝派遣蒙恬去攻打河套南部,北击羌胡。史学界认为,始皇是看到这句预言后,认定胡人会霍乱中原,所以派兵攻打。
第一件,则是始皇帝下令让中车府令赵高教导十八子胡亥判案断狱。中车府令一个管皇帝车舆的跑去教公子断案就很奇怪,而且还是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
有没有一种可能,中车府令作为天子近臣,其实是始皇帝找个借口派他过去盯着胡亥的毕竟胡亥名字里也带个“胡”字,说不定胡指的是他呢
公屏
「史学界怎么说」
「史学界说我们没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因为之前都没有明确写出十八子叫什么名字。
胡亥就是十八子这一点,之前只是推测而已。是由于最近出土的文献里提到了十八子的姓名,史学界才最终敢肯定了。」
「我就说这后头为啥跟着个给孩子当老师的记载,这种事有啥好记的,公子高、公子将闾那几个的老师是谁也没记载啊。」
第一位发言人把话题拉了回来
我在这里提这个,主要是我觉得可以合理发散一下。“亡秦者胡”里的“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为什么“秦”不能也有两种解释呢
秦可以是秦国、秦朝,也可以是太子秦扶苏嘛。我觉得按照始皇帝对他家太子的宝贝劲,别是怀疑太子被人下毒可能跟胡亥有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