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帝定定地看着萧景曜,想到萧景曜嘴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另外三个已经归为尘土,唯有华夏长存,又想到宇宙寰宇,众生皆是沧海一粟,大齐如此强大,万国来朝,在这寰宇之中,竟然也不过是一个小角落。
雄主天然就对开疆扩土有着狂热的追求,正宁帝性情温和,但也有自己的追求。先前正宁帝憋着一股气,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好证明是先帝看错了他,用事实去打先帝的脸。到后来,萧景曜出现后,正宁帝对成为一代圣君的渴望更重。
天降祥瑞,这等机缘,要是还不把握住,能后悔八辈子。
萧景曜现在能在正宁帝面前不断叭叭,不怎么掩饰自己,也是摸清了正宁帝这番心思。
正宁帝想到海禁,也觉得头疼,“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现在想要改,怕是不易。”
后继者的无奈,祖宗家法不可改。海禁这么多年,不知有多少豪强从中受益,他们又成为了朝中一些官员的支持者和恩人,多方利益纠葛之下,哪怕他们不在朝堂,依然拥有搅动朝堂风云的力量。
正宁帝作为大权在握的帝王,当然不会为了这些豪强头疼。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哪怕是世家,在皇权面前也该低下高贵的头颅,更别提所谓的地方豪强。
高高在上的帝王是不会觉得豪强能真正威胁到他的。不信看历朝历代的末帝,朝堂都腐败成那个样子了,依然能作天作地,发起疯来要宰人,别人也拦不住。
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让正宁帝头疼的是,海禁是本朝太祖定下来的规矩。太祖当年在水师上吃了大亏,哪怕最后一战中,太祖以弱胜强,将对手狠狠打了下去,但心里依然对水师没什么好感。登基后,又因为海上事务繁多,瞧不上各地小国,索性直接禁海,不许大齐官民在海上同其他人有任何往来。
交流都不行,更别提做生意了。
萧景曜知道这段历史后都觉得离谱。因为嫌麻烦,就放弃海上贸易,顺便直接定下海禁的规矩,也不管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这是什么绝世大聪明啊
萧景曜无法理解。
开国之初,国库再弱,也不至于弱到这个份儿上,连水师和战船都不想养太多。或者说,开国那一圈能臣中,估计没有特别会做买卖的。不然的话,禁什么海走海上贸易,开通了航线后,国库立马就能充盈起来
但问题就在于太祖对大齐来说,地位太过特殊。开国太祖本就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与声誉,甚至有各种神异的传说,在百姓心中早已神化。正宁帝作为太祖子孙,当然知道各种太祖的各种神异传说都是为了巩固他“天命之主”
的地位,将他夺得大位的行为合理化。
但问题在于,祖宗家法,后世子孙想要改,那真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要改太祖留下来的法度,一个不留神,正宁帝就得背上一个不肖子孙的骂名。
正宁帝本就重名声,舍不得让自己的
名声沾染任何污点。冷不丁让他担上这样的名声危机,正宁帝也需要深思熟虑。
就算正宁帝最终同意下来,朝中那些在海禁中获利的官员,必然会默契地形成党羽,扯着太祖这杆大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正宁帝指指点点。
困难再次超级加倍。
萧景曜十分清楚正宁帝会面临的困难,但他更清楚海权的重要性。真要错过这个机会,那萧景曜未来几十年,半夜醒来都要坐起来扇自己一巴掌。若是萧景曜记忆中那段因为闭关锁国而造成的惨烈历史依旧发生,那萧景曜就算化为尘土,千百年后都会有一抔黄土半夜起来狠狠抽自己大嘴巴子。
正宁帝定定地看着萧景曜,萧景曜毫不畏惧地直视正宁帝的眼神,用眼神告诉正宁帝自己的决心。
正宁帝沉默片刻,倏而问萧景曜,“开海禁,很重要”
“非常重要”萧景曜神情坚定。
“重要到什么程度”
萧景曜也不藏着掖着,连用语言包装一下后果都不干,径直告诉正宁帝,“若是不开海禁的话,后世子孙很有可能碰上亡国灭种之灾。到时候究其原因,提出海禁的太祖,可能就要背负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