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万万没想到,
这一波最先上大分的,竟然是妈祖文化。
这种离谱中又透着一丝合理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还有人在那儿嘀咕,“海外那边还来了些什么传教士,让我们信他们的教。信什么呀,我们供奉妈祖娘娘多好”
“就是,我们闵州百姓,都是信妈祖娘娘的,才不会信外来神”
萧景曜保持沉默。
在听到传教士去了京城,被永嘉帝留下了一个授予了官职之后,萧景曜也有些诧异。
几年没回来,大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萧景曜也十分期待,京城那边是怎样一番光景。
最后,萧景曜还是选择了走水路,再次登上船,往京城而去。
临行前,路两边跪了无数老百姓,其中一位耆老双手举着一把伞,恭恭敬敬地呈给萧景曜,言辞恳切,“萧大人,您此番前去京城,想来又会高升,不会再回闵州当总督。闵州能有如今这番繁荣的光景,闵州百姓能过上现在这般安稳的生活,都是大人的功劳大人公正廉明,不肯收百姓一点东西。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大人的,免得累了大人的清名。只有这把万民伞,是我们闵州百姓自发送给大人的,还请大人带上。”
萧景曜一怔。
万民书,万民伞,代表了百姓们对一位官员最高的认可。官员任满离任,百姓若是夹道相送,依依不舍,送上万民伞,这样的官员,都是深得民心的好官,这样的佳话,最刻薄的史官也乐意记上一笔。
萧景曜离开大齐时,是永嘉一年,现在已经是永嘉六年。四年的时间过去,闵州也有了新总督,萧景曜委实没想到,他离开闵州时,还能收到百姓们送来的万民伞。
梁千山可比萧景曜耿直多了,当即推了推萧景曜,“赶快收下啊,你不收下这把万民伞,日后还有哪位官员配收万民伞”
一手将贫困的闵州变成如今这般繁荣的模样,让在温饱线下挣扎的闵州百姓能吃饱穿暖,手里还有余钱。萧景曜这个闵州总督,当真是大齐历代闵州总督之最。
百姓们也催萧景曜,“萧大人,您就收下吧”
“梁大人说得对,您要是不收这把万民伞,日后的闵州官员,没一个人配收万民伞。”
往后来闵州的官员,想做出超越萧景曜的政绩,基本不可能。
萧景曜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对着百姓们郑重作揖,“萧某谢过父老乡亲们的抬爱”
说罢,萧景曜起身,郑重地伸过双手,从耆老手中接过万民伞,对着百姓们灿烂一笑,“我这辈子收过许多礼物,这是最珍贵的一样。这把万民伞,日后就是我萧家的传家宝了”
百姓们心头一热,有人抹了抹眼泪,想着特地从老秀才那里学来的吉祥话,高声喊道“祝萧大人前程似锦”
很快,这喊声便像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不停地萧景曜拍来。萧景曜放眼望去,每个人脸上都流着泪水,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比真挚,即便有万般不舍,他们都克制
住了自己,高声喊着对萧景曜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