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大致具有五个特点:
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
张达渐渐理清了头绪,新身份构架的世界越简单越好,但是必须突出文明意识形态。
文明意识形态的构架也非常哲学性,涉及的点线面非常复杂。
张达并没有把握可以构架出一个先进的文明意识形态。
一般而言,创维主都喜欢使用主世界模板进行大背景设定,从历史朝代呈现的文明意识形态,作为构架世界的背景,使其具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文明意识形态。
再在过程中构建剧情,继而从宏观方面呈现文明意识形态的个性,诞生相对独立的文明意识形态。
……
蓝和帝国虽然是帝制,但是先进的生产力已经拓展万界,统治者具有先进的文明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已经不能单纯地将之归于封建帝制。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定义的话,那应该是神权帝制。
神权帝制的公民早已经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中解脱出来,他们已经不需要忙于生计,更多的是为了私人的**而努力。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
蓝河帝国的公民只是相对低维世界具有自由性,但若是想在这个世界活得更好,照样需要负重前行。
因为宏观世界层面的资源依旧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必然会产生阶级概念。
……
张达没有多想广义和狭义的问题,对于他而言,他认为只要突出“负重前行”四个字即可。
万家灯火的背后,是谁为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