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转瞬,又充满了骄傲地想到,我虽然未曾出生在这个时代,我却为这个时代的建立付出了一切,并且也葬身于此。
就像是万里巍巍皇城之下,一片染血的砖瓦,从此这城中万种热闹风情,太平烟火,都与我紧密相关。
足够了啊。
郑成功骑马自奉天门入城,盛装冕琉,衣袂如云,众多的天子仪仗在前方开道。
万众伏拜,欢呼如潮。
忠肃公卢象升、文襄公堵胤锡、忠正公史可法、忠裕公陈子龙等义士名臣,皆已经就位,高声宣读着早已准备好的词句。
“洪业建先,圣化欣广。旒方万机,拱垂三辰。应天受命,日照月临。蔚统开皇,体元立制”
高台巍峨,苍然如登云端,连入了云雾深处、黑夜尽头青山绵延的脊梁,挺拔不屈。
从这里下马,穿过人群,还有好一段路要走。
郑成功身影萧然,冕琉上的黑曜石随着行走一步一晃,轻轻叩击,如碎玉摇云般,抖落清音泠泠。
道路两侧都是他的臣民,神色虔诚而真挚,高呼“万岁”
,他看见了许多熟悉的身影,曾经的同行者。
隆武帝携着他的手,一路带他向前。
父皇的动作稳定而从容,就像年少时候,曾握着他的手教他拈弓搭箭,带他入朝参政那样。
他一抬头,看见李定国在前方半道处等他,眉目如故,模糊了岁月。
恍觉自己仿佛行走在一条浩渺的光阴之路上,从星沉月落的过去,走向了天地明光的未来。
长路终有尽时,隆武帝最终停在了高台下,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自古二帝不能同行,他已非阳间客,不应再继续往前。
他正想说点道别的话,一转头看见李定国,顿时神色就冷了下来“你在此处意欲何为,天子登基,莫非你也想上去坐坐”
李定国连称不敢。
郑成功无奈道“是我让他来的,这是此生很重要的时刻。”
所以才想让最好的朋友,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做个见证。
隆武帝皱眉道“莫要随意开口称「我」,一例全都称「朕」。”
郑成功笑了笑“父皇放心,我只在亲近之人面前如此,其他地方会改的。”
隆武帝眼看时间所剩无几,轻轻拍了拍自家孩子的肩“今生今世,父皇就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往后余生,你便要一个人站在最高处。”
若有来生的话
为父愿在地狱历遍摧折火焚之苦,只求你我父子同生于盛世,做两代治世明君。
李定国走过来,细致地理了理他的衣襟,将一个扣得不怎么完美的结拆开,又重新为他系上。
最后低垂眉眼,沉声说“森森去吧。”
郑成功寂然点头,在即将破晓的天色中,独自登上了祭台。
须臾之间,他孑然立在这个地方,终于明白了为何帝王会是「孤家寡人」。
台下的万民都仿佛隔了云烟如海,面目都已模糊,如同嵌入纸片上的苍白剪影,就连眼前的万般风景,都被重重冕琉所遮挡。
举世茫茫,仿佛只剩下了自己。
孙承宗竭尽全力地高声呼喊着,急于赶时间走
流程“请天子祭天”
然而,
,
郑成功已经望见了头顶层云深处,一线长夜即将破晓的微弱曙光。
他没有再祭天,而是从祭人开始,执起玉杯,尽数倾注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