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胜过一日的寒冷中,春节如约而至。
临近腊月底的时候,大院里的年味就很浓了。
院墙上贴了大红纸,路灯绑上了红灯笼。陆月乔住在筒子楼里,经常能听见楼下有小孩摔炮玩,先是噼里啪啦一阵响,然后那群顶多七八岁的小孩哄然散开,笑声能传遍整个家属楼。
于奶奶和陆家那边说好了,大年三十那天去陆家吃年夜饭,剩下时间祖孙俩就在筒子楼里相伴过年。
这也是她们第一次在城里过年。
于奶奶依旧保持着乡下的传统,起初两天起大早去供销社买肉买面,后来听隔壁说可以拿钱票去大食堂换,于奶奶才省了工夫。
大院里的食堂统一采买,过年的时候会额外增加进货量,专门供给家属楼。
价格和外头是一样的,但能省去奔波排队的时间,可以说行了大方便。
从腊月一十开始,于奶奶就在家里炸丸子炸酥肉,陆月乔格外喜欢一种豆腐丸子,于奶奶就炸得多些。
除了炸货,还做了许多花馍,白生生胖乎乎的,造型各异,加上红枣做点缀,出锅的时候可香了。
陆月乔什么也不会,就系个小围裙,跟在奶奶身边打下手。
买来的炒货就在客厅里摆着,瓜子、花生还有酥糖,摆在糖果盒里。
过年要用的钱票都是陆丰提前送来的,里头的糖票格外多,于奶奶一点也不吝啬,全给换了,拿回来给陆月乔吃。
家里几罐子的糖,全是陆月乔一个人的。
三十当天,陆月乔被奶奶催着换上新衣裳。
因为是过年,里头穿的就是红白菱纹格的毛衣,下身搭一件黑色毛呢质地的长裙,配上小靴子。
今天穿的不是军大衣,而是一件长至脚踝的红色棉袄。为了做这件棉袄,于奶奶拆了一件军大衣,扯了新布,赶着年底做好。
剩下的棉花就给陆月乔弹了一张小被,给她学习的时候暖腿用。
这件衣服陆月乔当然喜欢,长度刚好能把她整个人包起来,穿着特别暖和,款式也好看。
她这样穿着走到陆家,刚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的陆清和双胞胎。
他们正在贴对联。
陆军扶着梯子,陆丰站在上头,一手拿对联,一手拿刷子,刷头上都是糨糊。
陆清就站的稍远,负责指挥
“往左,再往上,不对,再往下一点”
陆丰被她上下左右的都说得不耐烦了,才准备撂挑子换人,就听到陆清说“好了好了,就那儿”
陆丰马上糊上一道糨糊,把春联贴上去。
这一边贴好,再爬下来,换另一边。
陆月乔和陆清站到一处,饶有兴趣地看着陆丰忙活。
陆清告诉她“以前过年都是大哥贴春联,我们打下手,今年大哥回不来,一哥猜拳输了,就让他来。”
爬上爬下是个
力气活,
而且要贴屋前屋后好几道门,
就这一项春联,足够双胞胎花上大半小时。
隔着厨房窗户,正在里面洗菜的黄巧莹抬头看到院里的陆月乔。
一下就看到小姑娘身上的大红棉袄,明明是很俗气的颜色,穿在陆月乔身上却更显得她肤白唇红,漂亮的不像陆家的孩子。
黄巧莹戳戳身边桂新冬的胳膊,示意她往外瞧“你看,那小姑娘穿的棉袄,那么长一件,得花多少布票老爷子的家底全给她掏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