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赛是前32名直接晋级。
18决赛和14决赛则是每组前两名晋级。
18决赛淘汰掉十六名,剩十六名。
14决赛再淘汰掉八名,剩八名。
等到了半决赛,只剩下八名选手时,就会分成两组组内k,每个分组的前两名晋级大决赛,后两名晋级
小决赛,再来划分排名。
被网上的技术大佬们科普过赛制后,现在大家基本上也都明白了,这场比赛很有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分到跟谁一组,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会很大。
小鱼手那么黑,好怕怕
这条弹幕滚过屏幕,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余曜自己却没什么感觉。
等抽过资格赛的号之后,就在教练的小心嘱咐里准备去适应适应赛场。
资格赛要取前32名选手进入18决赛。
可参赛的选手一共也就32人,基本上就算是滑滑就过的保送赛。
很多选手压根就没当回事,临出发时都还在跟朋友热情唠嗑。
余曜也把这一场当做熟悉赛道的热身。
甚至都没有看跟自己同组的选手具体有谁。
毕竟自己跟其他选手不同,是坡面障碍追逐的新面孔,没有参加过上一届的世界杯,对这条赛道说不上熟悉。
但能多滑一次是一次。
余曜心态平和地扶住两侧出发的扶手,俯身弓腰,摆出了一副跟短道速滑极其相似的出发姿势。
发令员在他们身后,准时按动了按钮,放平挡板。
出发
电光石火间,少年就已经小跳着冲了出去。
他没有提起很高的速度,跟摸鱼的组员们一起不快不慢地滑了出去。
一上来就一波十几折的波浪道。
酸爽得就像是开车经过连绵不绝的减速带。
余曜只感觉自己不停地飞起,落地,飞起,落地。
每一次落地,雪板的板底都能在坚硬的雪面上碰撞出砰砰砰的脆响。
每一次撞击都需要少年灵巧地改变自己的身形,或躬身,或挺直,膝盖也要随之收缩伸展,依次来降低颠簸对速度和体力的损耗。
波浪道之后就是一个大的跳台。
余曜在雪板凌空时真的很有一种想要来个翻转的冲动。
但他还是忍住了。
因为紧跟着跳台,就是一个急转弯。
形状从天空往下看很像一个数字2。
这样的急转弯有两个,只不过一个从左到右,一个从右到左。
弯道外侧是蓝色的尼龙网,弯道内侧插着很多蓝色和红色的旗子。
这种双杆的旗子,一般被叫做旗门。
在高山滑雪和平行大回转经常能见到,目的就是标记路线,以免运动员滑出位置。
看来是禁止弯道时脱离赛道超车。
余曜心里念头一闪。
从弯道下来,又是一个一连串的波浪道和拱起的雪坝。
对于已经滑过的少年来说就少了很多新鲜感。
波浪道和雪坝之后是两个弯墙。
陡峭得跟u型池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