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了个例子,“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诺斯线上的大烟囱”
有些从开播追到现在的观众就在弹幕激动回应。
记得
就是那个挂片很少的大烟囱吗
我也记得
老迈尔斯就在镜头前摆了个单膝屈起,另一头腿伸直,浑身向后贴着什么的固定动作。
“这种是最简单的,把身体打开,用腿和背抵住面对面的岩壁就可以做到。”
我懂我懂,就是卡在烟囱里呗
有观众一下理解,还很形象地在评论区贴出一张浣熊卡在烟囱里的图片。
哈哈哈,就是这样,不过我真的很讨厌浣熊
坐标o洲,老迈尔斯的动作很棒,但浣熊,真的心累
有些没见过浣熊的网友们就奇怪了。
小浣熊不是很可爱吗,为什么不喜欢
因为它们简直就是一群高智商强盗
会组团出门会偷东西还会报复还打我家的猫
眼看话题歪到了浣熊上,老迈尔斯连忙出声吸引注意。
“但很明显,黎明之墙上并没有这么显眼的烟囱。所以,余有什么可以用到的方法吗”
评论区的注意力一下转了回来。
有相对专业些的攀岩者叹气,如果不是黎明之墙的话,或许可以尝试一下kneebar点,就是把膝盖卡在岩石的凹槽里,这样可以解放一只手来休息
但是为什么要排除黎明之墙呢。
这大概就是造物主才能知道的事了。
看懂这条弹幕的观众们在心里不免遗憾。
看不懂的观众们则是焦急催促。
所以呢,余能用什么其他方式休息吗
徒手攀岩本来就很难了,再不能中途休息会,铁打的人也经不起这种糟蹋法
老迈尔斯也在这时卖了个关子,“当然有别的办法但我猜余一口气爬完一、二段一定会休息一会,让我们看看他自己到底更青睐于哪种方式吧。”
观众们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不是,余曜不是才爬完第一段吗,怎么这么快就第二段了
老迈尔斯没有戴错老花镜吧
这样的疑惑在直播间画面调转回少年背影,同时左上角小窗显示线路总体图时迎刃而解。
余曜的大屏上是看不出进展到哪。
毕竟观众们并不能像少年那样,把线路全部都熟记
于心,只需看一眼岩壁轮廓,就能准确判断出自己位于哪个路段,又要用什么样的解法。
但小窗里格外显眼的红点和黄色线路却是无比清晰。
居然真的是第二段
余怎么爬得这么快他是在飞吗
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初心却都源于欢欣。
如果速度能一直这么快这么稳的话,他们真的对余曜能完成这次的徒手攀岩很有信心。
观众们又一次欢呼雀跃。
余是不是该休息一下了
一口气完成两条线路,可不得休息一会吗。
尤其是他们还在第二条线路的末端看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突起手点。
攀岩爱好者也在少年离那个手点越来越近时开始科普。
这可是最好的休息所
只需要用一只手抓住,胳膊打直,把下半身贴在岩壁上,就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可以轮流换手,把空着的手甩动放松几下
这样的说辞看上去有理有据,大家伙也都很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