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不赚钱。
至于苏卿琳管理的香火坊,都是贴近民生的产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还能消化更多的劳动力,一举两得。
而酒坊那边,酿出来的蒸馏酒,因“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也备受当地人的欢迎,眼下销路已经在整个沥州摊开,最近每天的业绩都在上涨。
作坊赚钱,过节了,自然要犒劳一下辛苦了半年多的工人,以此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也算是回归了当初开作坊的另外一个初衷,就是帮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初衷。
作坊里干活的都是穷苦人,给的奖励和礼品自然也是要实在的,除了多发一个月的工钱作为年终奖,再根据个人表现,每人发五钱到二两的过年红包。
至于年货,吃穿是首选,一人二十斤米、十斤盐、两匹布,还有自家作坊生产的白纸一刀、甘蔗酒两壶,香火两把,还有从钟淑娘年里订购的月饼每人两筒一筒五个,红糖两斤。
如此,已经是不错的规格了。
三个作坊加起来也有近两百号人,苏韵确定年货的品种和数量后让店里的伙计分别送到三个不同的作坊。
等办完这些事后也到了下午,大福把苏韵送回苏家,临走的时候她吩咐道“明日要去作坊发年货,你回去问你家大人有没有空一起去,要去的话就多驾一辆马车来,巳时到我家门口一起出发。”
大福哦了一声,驾着马车走了。
这边苏韵进了屋刚坐下喝口水,顾氏方氏妯娌两人带着苏长越和苏卿萱两个小鬼去买年货也回来了,大包小包的,还请了辆马车帮忙送货。
刚好苏学林和苏长宁也回来了,快十五岁的苏长宁这段时间正在长个子,高高瘦瘦的,经过一年来的流放和在乡下的劳作,让他皮肤黑了许多,但身子也比以前壮硕了一点,没有以前那么文气。
如今他正值变声期,到母亲和婶子在搬东西,忙扯着一副公鸭嗓道“放着放着,让我来就好。”
顾氏和方氏乐得不用动手,看着少年人矫健灵活的身姿,噔噔噔跑两趟就把东西给搬完了。
苏学林看着满目琳琅的年货,皱着眉头道“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得花多少银子。”
顾氏见他开口就不喜,瞪了他一眼“可没用你一文钱,你若是再扯这个年货的事,你就自己回大河村过年。”
苏学林瞬间就噤声了。
以前在京都的时候,他贵为太傅,一家之主,家里的妻子温柔恭顺,孩子孝顺听话,可如今才到乡下不到一年,妻子就暴露野蛮本性,都骑到自己头上来了,偏偏他还奈何不了她。
在弟妹子侄面前被老妻下了面子,苏学林尴尬地咳了一声道“我这不是怕你们买多了提不动,早说我也好跟你们一起去,帮忙拎东西。”
苏卿萱道“大伯,我们要去市场里面跟人讨价还价,大伯娘说明日还要买,您明日就跟我们一起吧。”
苏学林面色一变,忙道“哎呀,你说巧不巧,明日和张举人约好了要说新学堂的事,你说这个事怎么就”
顾氏哼了一声,不留给他半点眼色,径直朝女儿走过去,道“韵儿怎么回来这么早,你的事办完了”
苏韵瞧着一脸猪肝色的父亲,憋着笑,道“我就去交代一声,让人送货上门就成,不费多大事,不像你们还得精挑细选亲自搬回家。”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