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件事,单纯从萧何的措施来看,没有任何的毛病。他成功地把自己进一步捆绑在了刘邦的造反事业之上,使得刘邦对他的信任和情感都得到了加深。
当刘邦后来为他封侯,手底下的武将们却觉得萧何一介文吏不配的时候,他给萧何找理由还要特意强调一句只有萧何是举家从之,从而使得其余人哑口无言。可见这样的举措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啊,这个驱使他这样做的理由。多少就有点说不出来的奇怪的感觉了。
有一种本来好好的,结果反而被自己吓自己,吓出了隔阂的美感。
“是啊”
dquoheihei”
他最后只能叹了口气,有气无力而半带着心酸地解释起自己当时的情况“结果等到后来,就成了一人独掌大权了。”
“陛下纵然是爱重,可是臣当时确实对于压力也是不胜惶恐。”
“臣是文吏,没有陛下敢为人先的气魄。处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乱了心神也是正常之事。”
如果说后来几次的信任危机至少还有迹可循,有理有据。但这一次我是真的感觉纯粹是萧何被这个鲍生给忽悠了。
原本正因为萧相那番说辞而安抚着他情绪的刘邦不由一顿,眼神下意识看向萧相的目光。但万幸正有点失魂落魄感觉的萧相,也不知道是没注意还是不在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
刘邦那就好。
他在心里松了口气,对着后世人的话就立即反驳之后几次也肯定没有根据。
没有
只能说真不愧是和韩信引为知己的男人,你们身边的谋士都有点,额,不相信人性或者是想干票大的,于是把你们往奇妙方向上拐的奇怪感觉。
“啊”
原本规规矩矩跪坐在刘邦和萧相之间作为障碍物,又因为两人之间的交谈而下意识压低了一点身子的韩信冷不丁也被天幕牵连到了,眼神中也带上了和萧丞相类似的迷茫。
我又怎么了我身边哪里有等会
一个原本被他有些淡忘的身影逐渐又浮现在脑海中,韩信的脸色也跟着变得有些奇怪。
韩信我身边好像确实曾经有过一个想干票大的的谋士的。
当时的情况,是萧何已经一个人在关中治理了接近一年多了,虽然名义上是辅佐王太子,但刘盈只有五六岁,谁也没指望过他干活。
萧何一个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处理政事,用史书的话讲叫做“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刘邦对他的信任甚至达到了允许他“专任”的地步。
结果好好干了一年多啥事没有,非要在汉三年的时候怀疑萧何吗
怀疑他想要造反
萧何是个文臣,从后来刘邦给萧何封侯还要被自己人嘴说他没有战功就可以看出来秦汉彪悍的风气,可不兴得跟着一个普通文臣造反。并且如果真怀疑的是这一条,鲍生让他送自家人参军就是昏招,只会增加刘邦的不
安。
怀疑他会因为前方战事不利打算投奔项羽
从鲍生给他的建议来看,他所思考的应该是这一条。
想法确实是好的,出发点也没什么错误,甚至说最后干出来的事情导致的后果也不算坏。
可是可能吗
看明白了自己当时环境带来的影响之后,放下心结的萧相摇了摇脑袋,把那份因为叙述过往而不由又沉浸进去的画面清理出脑海,失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