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气氛陷入僵硬中,悠扬的笛声从东南方传来,却是一位少年站在船头卖弄,身后则跟着一群喝彩的。在湖上闲游的不少是昆山书院的学子,文采有、风流有可偏偏同安邀请的也是书院出来的,大家伙互相熟识,有人拿着团扇掩面一笑,眸光流眄,也有人看着那群惨绿少年喝了声“倒彩”,光是“卖弄”两个字便惹得少年郎面色赤红一片。
同安本因孟彤管生着气,这会儿终于想起了自己的目的来。她朝着凑自己最近的少女招了招手,只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少女便趁着靠近的画舫“诶”了一声,笑道“春风三月底,诸位郎君有什么诗赋拿出来让大家瞧瞧吗”
精致的画舫中,被簇拥在中间的恰是长孙渊之。他理了理衫袍,眸光直直地落在了不远处正襟危坐的萧静言身上,眼中神光一绽。他虽然纨绔风流,可也知道身为长孙家子嗣,婚事由不得自身做主。他要娶的,必定是对家族有助力的。家里那边没传出口信,倒是同安提了萧家女兰陵萧氏,倒也不差。仅剩的一点不甘愿,在看到萧静言的好颜色时更是烟消云散了。
他自认风流地将折扇一洒,扬眉朗声道“阳春三月,某倒是想起了一首诗来。”
别说其他闺秀,便连素来讨厌长孙家人的孟彤管都循声望去。如果说长孙微云是长孙家的海出明珠、举世无双,那长孙渊之就是蒹葭玉树中的“蒹葭”。不学无术、酒囊饭袋,按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他竟还能吟诗作赋
可等到长孙渊之的声音响起时,众人齐齐变色。
围拢在长孙渊之身侧的些许郎君,也面露难色,可他们不敢劝,只能硬撑着,听长孙渊之吟完那首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1
长孙渊之不爱读诗书,也不记得是从哪背下的这首诗。他颇为自得地瞥了身边人一眼,可料想的应和声没出现,一个个像是木头一样杵着。长孙渊之的笑容敛了起来,眉峰紧皱,露出了几分凶横之相。
同安“”她也没想到长孙渊之饭桶到了这般地步,扔了一个满是责备的眼神过去。指望她这表兄被萧静言看上,那是半点可能都没有了。好在,她对长孙渊之没有太大的指望,她所谋的实则是另一件事情。
长孙渊之心一沉,正要发泄心中的愤懑,忽地想起不少贵女在此,便将脾气按了下来。朝着身侧点头哈腰的韦洵,使了个眼色。韦洵意会,立马张口作诗,给长孙渊之找回脸来。
“韦三郎也是京兆韦氏出身呢,怎么连点风骨都没有。”萧静言凑到了孟彤管身侧说着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