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添了一个漂亮的大衣柜,里面放满了许吉祥买来的衣服,当然不止她一个人的,哥哥的有,姐姐的更多,原先没有的全补上。
而现在,因为到了冬天,碳炉烧了起来,上面放着茶缸子,里面加了点红枣和红茶,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旁边放着生栗子,提前拿着刀子开过口,这会儿已经炸开了皮,暖甜的味道散发出来,慢慢地传遍了全屋,仿佛许家都生活在暖甜之中。
看会书,喝口枣茶,吃个面甜的热栗子,别提多惬意了。
用许吉祥的话说“比平时看书还有效率呢。”
外面一喊,许吉祥就跳了起来,催着许为民,“来了来了,赶紧去。”
许为民忙不迭穿上了他的新棉鞋,跟着许吉祥就跑了出去,许如意则没动她要是去了,肯定第一个得让着她,没必要。
她美美地倒了一杯枣茶,接着写她这次对东阳厂设备升级的经验,前几天,机床杂志的编辑彩霞联系上了她,认为她这半年的稿子质量非常好,问她愿不愿意接受约稿。
许如意问了问后就应了,彩霞就问她到底是从事什么岗位,许如意这才讲了自己的职位,当然顺便也讲了她是东阳厂设备升级改造工作组副组长的事儿。
没想到彩霞一听这事儿就兴奋起来“你能不能写写这次的经历全国想要设计改造的厂子可不少,你们的思路和价格值得借鉴”
许如意本就是要打造机床技术服务厂,立刻就应了。
现在正在整理思路,正想着,就听见外面有敲门的声音,许如意还以为是许吉祥他们回来了,大声问了一句“怎么这么快”
就听见外面的人笑着说“是我,姜红”
许如意连忙起身,出去开门,发现姜红背着个包,居然在年根里出现在她家大门口了,她连忙迎了进来“你怎么来了”
“还不是你”姜红忍不住说,“本来明天稿子就付印了,你昨天打电话却告诉我们,你们厂里要了一共七百多台电视机都最后一期连载报道了,那我不得把这个报道一下。”
这个数字是加上红星厂的,红星厂那边人多,所以要的也多。
许如意笑着说“那你来的正好,走吧,正发电视呢”
一听这个,姜红立刻来了精神,将背包放下,拿出了照相机,就跟着许如意来到了原先的燎原厂,现在的一分厂。
这会儿,运送电视的卡车已经停在了工厂的院子里,车棚打开,里面放着的都是一台台的电视机。
供销社商店的服务员和李远征,正在核对数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而燎原厂的职工,排着长长长长的队伍,穿着过年的新衣,说说笑笑地等待着他们的电视机。
这一幕被姜红拍成了照片,连夜带回了京市,发在了年前最后一期锅炉报上,成为了当期的封面。
而这一期的题目则是再见,1980年的燎原厂
此时,锅炉报已经对燎原厂进行了四期的报道,从第一期开始,每一篇都得到了巨大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许多人从对燎原厂觉得厌恶,到对燎原厂感到好奇,再到成为燎原厂的精神股东,热烈期盼着他们的成功。
在这四个月中,就连锅炉报的销量,也从原本的45万骤升到了65万,可见带动之大。
所以,即便已经临近了年根,不少人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锅炉报。当看到这个封面和题目的时候,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提起心来怎么就再见了呢。
然后,他们当然看到了许如意带领工作组完满的完成了东阳厂的改造任务,也看到了无论是木艺厂还是手推车厂,都被追定了订单。还看到了锅炉厂的新锅炉已经申请到了许可证,定出去不少台。
当然,更是瞧见了这次燎原总厂购买电视机的始末原来燎原厂的婴儿推车都要上国家电视台打广告了,怪不得燎原厂都买电视,自己家的广告必须看
但转念一想吆喝,燎原厂都已经可以人人买电视了,这一切发生的可真快啊。
京城锅炉厂的江波,即便是要放假了,还是早早来的厂里的阅览室,查看最新期的锅炉报,跟他一样的,还有他的看报搭子廖远志他俩从抢报纸到如今,已经非常和谐,看完了还能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