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站在邓绥的身边,也对郑众道“大长秋,不必多礼,身子为重。”
郑众的嘴张了张,说了几字顿一顿,缓一缓,又继续说,如此反复。邓绥不忍,想让他不要再说话,但郑众干枯的手一直在摇,只得强忍关切。
“多谢、陛下圣上、恩德、奴婢万幸陛下圣上、圣明、奴婢有颜、去见先帝不负先帝、肃宗之恩”
郑众说得断断续续,花费了不少时间,即便是刘隆也耐心倾听。
“朕知道,大长秋一生忠于大汉江山社稷,不负
先帝、肃宗之托。”邓绥郑重地点头道。
“大长秋你很好。”刘隆盯着郑众的眼睛。
且不说郑众协助先帝诛窦氏的功绩,就说他在刘隆即位以来,处理宫务战战兢兢,不曾出过一点纰漏,更难得的是他处事公允,奖掖后进,宫里人都服他。
如今病重将逝,不免令人伤感。
听完皇太后和皇帝的话,郑众的嘴唇动了动,仿佛是在笑。
说完这些话,郑众的精力耗尽了,又不省人事。邓绥将郑众的胳膊放到被子里,起身到正厅,询问太医郑众的情况。
太医一脸沉重地说“启禀陛下,大长秋从昨日起就吃不了粥羹,怕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
邓绥叹了一声,嘱咐太医务必要好生照看病人,然后叫来一直照顾郑众的小寺人和蔡伦。
邓绥问小寺人“大长秋是四朝元老,尽忠职守,操劳一生。他可有什么遗愿”
小寺人道“大长秋清醒时,经常感念陛下圣上恩德,说是有幸遇到几代明主,备受信重。若说什么遗愿”
小寺人顿了下,邓绥道“但说无妨。”
小寺人道“先帝念大长秋功勋卓越,赐封鄛乡侯。大长秋年幼因家贫入宫,后来寻到一兄子收为养子。大长秋常说,陛下贤明圣上有明君之相,他不担心。就是他担心他走后,养子一家在雒阳孤苦无依,因他的身份受人轻贱。”
邓绥了然,点头说“不必说了,朕明白你的意思。待大长秋百年之后,爵位由他兄子继承。”
小寺人连忙说“奴婢代大长秋谢陛下恩德。”
邓绥说完看向刘隆,刘隆亦点头说“母后所言极是。”
探望完郑众,邓绥和刘隆回到崇德殿。蔡伦跟着过来,询问大长秋的丧事要怎么办。
邓绥想了想,道“既然大长秋的爵位有人继承,那么大长秋百年后在宫中收殓入棺,次日派人送到鄛乡侯府邸停灵发丧,一应明器由宫中。大长秋这些年在宫中所得的赏赐财物也都送到他府邸上。”
邓绥推己及人,想必大长秋也会思念亲人,又道“掖庭重地,外人不便进入。若大长秋有意回府,听其意愿。”
蔡伦摇头说“陛下,我怕大长秋不肯。我们平日里谈笑,大长秋和我都愿终老宫中”
说罢,蔡伦又自嘲地说了句“嘿,像我们这样的人出了宫,别人还以为我们伺候不好主子被赶出来了呢。在宫中,我们活得自在。”
邓绥说“你和大长秋都是劳苦功高之人,不必妄自菲薄。”蔡伦谢过,告辞离去处理郑众的事情。
果然第三日,郑众就去了,蔡伦主持装裹入殓。刘隆派了江平去参拜,江平回来,晚上和郑众啧啧叹道“大长秋这辈子值了。”
“建功封侯,后继有人,真是值了。”江平心生艳慕。
刘隆躺在榻上,侧身看向江平的方向,问道“你家里还有人吗想像大长秋那样收养个孩子吗”
江平听到这话,想起那对夫妻,立马呸了一声,坚决道“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即便死后沦为孤魂野鬼,也不受他们的香火。”
他们对我不仁,我就对他们不义。当日都说了,祸福都自己担着。我如今过得像个人样子,他们别想来沾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