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例外的是申生。申生通常被称作太子申生,但其实在经和传里太子都会写作大子,“太”和“大”在古文里就是一个字,所以太子等于大子也就是长子,在这个理论上不该提前娶侧室的年代当然就是嫡长子,也就是继承人。
晋献公和贾姬没孩子,申生是晋献公和一个叫齐姜的女子所生。关于齐姜,普遍被认同的说法是齐姜是晋献公他爹晋武公的侧室,之前讲过“烝”是“上淫”,按照之前卫宣公娶小妈生公子伋的例子,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但是之前就说过,卫宣公和公子伋,以及晋献公和太子申生,这两个故事之间相似之处实在有点太多,所以很难说是不是其中有一些混淆的细节。不过哪怕就是小妈,齐姜的身份也比较存疑,这名字一看就是齐女。
太史公的说法是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齐桓公上位是庄公九年,晋武公死的时候是庄公十七年,齐桓公上位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非要说的话也不是不行吧,不过杨伯峻先生不太认同史记的这个说法就是了。
齐姜和晋献公生了两个孩子,除了太子申生之外还有秦穆夫人。秦穆公是秦国早期最出名的一位君主,称霸西戎,后面我们还会讲到这夫妻俩的事情,这里暂且不提。继续说晋献公的老婆和孩子们。
接下来娶的是大小狐姬,她们生下了重耳和夷吾。这两位女性是娶自戎,一种说法认为她们就是西戎之族,也就是说周王室同族中并没有接受中原文化,融入诸夏的旁支。之前说过华夷之辩、也就是戎和夏的区别是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缘。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小狐姬都是王子狐的后代,这一支周王后裔居住于戎地。是不是觉得王子狐这名字有点耳熟时间往回倒退,当年周郑交质的时候,和公子忽交换的那个质子,就是王子狐。
再然后娶的是骊姬姐妹,这两位其实不是正常娶回来的,而是伐骊戎之后得到的战利品。既然讲到这段,国语晋语一的版本不得不品。
晋语一说的是伐骊戎之前就搞迷信占过,占出的结果是“胜而不吉”,但晋献公不听还是去打了骊戎,回来还对负责占卜的人说,赏你爵位,罚你喝酒没有菜,毕竟克国得妃,明明是这么一件大好事。
占卜的人还是用之前的占卜结果努力劝谏晋献公,他依然不听。占人于是找上了大夫里克。里克在接下来的晋国是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以后戏份还很多。不过我们先看占人又说了什么。
他说骊戎有男戎就一定有女戎,晋国打败了男戎,骊戎就会用女戎胜晋。接着用妺喜、妲己、褒姒来类比骊姬,那叫一个苦口婆心,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哦对了,我们看国语的原文和史记、左传基本都不是一个语言风格,其实单独看国语也有这个问题。国语一方面是走劝谏路线的,基本都是什么道、德、天命一类的东西;一方面部分篇章成书年代晚一点。
区别很明显的,有兴趣自己读一下就能发现。虽然我的评价是,国语整体都很难读,因为当时的语言习惯和我们常见的文言文就不一样,左传其实也不一样不过因为主要记事感觉没那么明显。但是国语记事的部分真的很有乐子,非常符合大众对历史这个学科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