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沉默片刻“并无殊异之处。只因乡井连年歉收,我忧心家中老小,想送一些口粮回去。”
依照原来的计划,他加入将军府的募兵,只需要月余就能获得饷粮,解家中的燃眉之急。岂料雒阳忽然发生兵变,他们这些新募来的兵丁都成了弃子,又在途中耽搁了两个月之久。他心中实在焦灼,只得硬着头皮,向长吏提出“预支月饷”的要求。
“准了。”
见高顺蓦然抬头,刘昀接着道,
“只是,赏罚不可无章,规程不可偏私。若为你一人破例,只怕对其他人不公,亦会引人生怨。”
高顺若有所思“属官的意思是”
“每个人都可预支月饷,但只可预支一个月的份额,而且,需得纳息十一。”
纳息十一,即交纳十分之一的利息。
不管是出于公平还是出于其他,都不可以让一个人享受特例。如果要开预支月薪的先河,就等于向所有人敞开这个窗口。到那时,会有不少心思各异的人,借着各种理由预支饷银,岂不就乱了套
用利息当门槛,正好解决这个隐患。如此一来,这个新行的政策,与其说是预支工资,倒不如说是官方贷款。
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没关系,官方贷款帮你忙。本钱从下个月工资扣,还要上交百分之十的利息。
汉朝的法定年利是百分之二十。设置百分之十的利息,不算高也不算低,正好能卡住一些想占便宜的人。
至于会不会有人不断借款当老赖在户籍与前程都被陈国捏在手里的前提下,这种头铁的作死娃应该极少。
略微一想,高顺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他连忙起身,郑重一揖,向刘昀道谢。
刘昀摆手“在练兵之余,你们也可向长官汇报,参与屯田与城建当然,这些都会另发工钱,不会让你们白白出力。”
高顺沉寂的眼中泛起阵阵波澜,他动了动唇,最终什么也没说。
正准备离开,刘昀忽然止住脚步,从怀中取出一个用蔡侯纸包好的方块,丢给高顺。
高顺再次下意识接住“这是”
“石蜜,见面礼。”
石蜜,东汉时期的蔗糖。当然,他拿出的石蜜可不是西域进贡的,而是本土经过改良制造出的原始蔗糖。
“这太贵重了”
高顺只觉得手中之物重逾千金,显然不愿意收下。
这个年代的饴糖虽然已入寻常百姓家,但也不是时常能吃上的东西,更遑论那“远国贡储”的石蜜。
“还有你的水囊”
见高顺向自己疾跑而来,急着将两样东西还给自己,刘昀转头离开,不忘往身后挥手。
“一点小食罢了,大家都有,不用还。”
跑出一大段路,他再次回头,朝身后喊,
“甜的东西能让人心情愉悦,你不妨尝一尝。”
高顺全力追赶,竟然没能赶上对方,不禁愕然。
他愣愣地望着手中的两件物品,缓缓收紧双手。
刘昀回到陈县,刚踏入家门,就收到母亲大人的传唤。
“你姨母来信,让你去她那小住几日。”
接过信件,刘昀一目十行,忽然注意到一个让他默然的华点。
他记得姨母嫁的那户人家姓陈。信件中提到的长文陈长文,等等,这不是陈群的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