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试院中只有纸张翻动之声。
不知何时,这声音停了下来。
只见江提学手中拿着的赫然是一份被朱笔涂满红圈的试卷,其上还有一众幕友的点评,一眼看去,无一不是溢美之词
“一气浑成,妙不可言”
“气象高远,非俗儒所有”
“神气浑脱,理得而气清”
江提学细细一读,竟是丝毫不以为过誉。
手中这份试卷,不仅写得好,就连风格都如此契合江提学的审美,越看越喜欢的他当即捧起试卷,摇头晃脑诵读起来。
读完,他发出一声感慨,毫不犹豫地写下批语“命意之高,未有若兹篇者”
若说第一篇四书文已是绝佳,第二篇经义更是浑然天成,纵使他所治本经并非周易,亦能看出作者已于周易一经登堂入室,火候之老道,便说是有十年的功力都不为过哪里像是区区一介童生
江提学不免犹疑起来。
朝廷规定,院试考官在考前不得翻阅县试与府试的试卷,以免提前记住考生笔迹,在录取的时候徇私舞弊。江提学倒是遵守了规矩,可他才读过府衙刊行的文集啊
今岁府试的文章皆在其上。
如果说其他人的文章也就罢了,江提学看过即忘,唯独对谢拾的文章记忆犹新。
谁教后者的文风如此独特呢
恢宏浩大,非常人可比也
尽管他不曾见过谢拾的笔迹,但在拿到这份试卷的第一时间,看过第一篇四书文后,江提学便认出了这熟悉的文风。
哪怕糊名,他也敢笃定此篇文章的作者,定然便是那位年仅十岁的府案首。
可读完第二篇经义,江提学却动摇了。诚然两篇文章文风一致,依旧是他最欣赏的大气磅礴,浩然高远,可一介十岁孺子,真能对周易理解如此之深,做出这样一篇非有十年功力不能成的鸿文即便再高的天赋,也得需要阅历与积累才对。
江提学一时拿不定主意。
此前他本已
断定此份试卷必为谢拾所作,越是欣赏便越是坚定要压一压名次的念头,只因他见过太多“伤仲永”之事,家中更是出了一个实打实的先例,以为越是天才越该磨砺,以免得志骄狂毁了自己。
可这篇经义又让他不确定了。
若是他认错了人可如何是好
犹豫未决的江提学决定听听其他考官的建议。院试录取的考生之所以叫做生员,正是因为院试本就是府、州、县学的录取考试,通过者便能被府、州、县学所录取。而各地知县、知州、知府在名义上亦是县学、州学、府学的教官,在录取学生这件事上,除非提学非要铁了心独断专行,不然的话,他们自然也有发表建议的权利。
第二天一早,一众考官分到了江提学发给他们的试卷,尤其是已经排好的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