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何意”众多古人费解。
到了雍正、乾隆,教育孩子基本上延续了这种教育方法。
大概是将儿子们教育太出色了,出色到谁也不服谁,首先斗起来的是皇长子跟太子,至于其他皇子都还未成年,连登台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坐观两个兄长明争暗斗。
康熙皇帝叹了口气,“儿子多了,成才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想到老三为了摆脱嫌疑供出老大厌镇太子,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逆子,都是逆子
前面说过皇长子比太子年长两岁,两人差不多时间接触朝政,同时背后支撑的势力也不相上下。
皇长子母族为叶赫纳喇家族,明相
纳兰明珠算是皇长子堂外公,明相为首的党派支持的是皇长子。太子母族是赫舍里氏,他太外公是辅政康熙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的索尼,索尼去世后,政治遗产全盘落入跟皇帝一起除掉权臣鳌拜的庶出三子索额图手里,索额图算是太子的舅外公,支持的自然是太子。
爱新觉罗胤禔大笑一声,什么明相,什么索额图不过是皇帝手里的一颗棋子
爱新觉罗胤礽心中泛起丝丝疼痛,想起了疼他爱他的舅外公,他的舅外公已经被汗阿玛活活饿死了,舅外公生前三番两次劝他反了,是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定。
最终落得如此田地,也是他咎由自取。
基本上康熙中期朝中基本上是明党和索党相争,哪一个当占据上风另一党就会被皇帝连敲带打,绝不允许出现一党独大。
帝王的平衡手段用在这里也没错,可这就带来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哪怕他没有换太子的意思,他还是一手将皇长子扶持起来跟太子斗。
爱新觉罗胤禔再次狂笑,“不是汗阿玛给了我期望,我又怎会跟胤礽斗得你死我活”
最后的最后,他的好阿玛不也表达了对太子的不耐
若不是看到机会,他又如何想要置胤礽于死地
就如同网上形容爱新觉罗胤礽的那些话,爱新觉罗胤礽一直生活在老爹眼皮底下,小心谨慎,不敢有一丝松懈,只是他爹活得时间太久,他在太子之位上一蹲就是三十三年,相当于做了三十多年高三生,前路渺茫,还看不见希望。
我们正常人能忍受几年高三
卷个一年就期盼来年考个好大学过上松快的日子。
光幕上出现的是一脸麻木的高考大军。
人到皇帝已经厌烦了太子跟皇长子之间的争斗,同时皇权和储君之权也出现了碰撞,专权的皇帝如何能忍受太子染指手中权力外加几个成年兄弟时差在皇帝面前说太子坏话,某个时机皇帝被激怒了。
还是那句老话,沉浸在权力游戏中的皇帝已经成为政治动物,护权多疑,不允许哪怕是他儿子来染指皇权分毫,“朕给你的,你可以拿,朕不给你的,你不能伸手抢”外加几个成年儿子集体告状,让踏入年迈的皇帝产生太子有抢他权柄的嫌疑。
康熙皇帝一阵眩晕,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那些状告太子的话都是假的”